极化作用(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极化作用
异号离子极化而变形的作用
简介
半径:阳离子外壳相似电荷相等时,半径小,极化力强。如。
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也具有一定极化作用,如等。
相互极化作用
由于负离子的半径较大,故极化作用一般不显着,正离子的变形性又较小,所以通常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总是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但是当正离子也容易变形时,则变了形的负离子也能引起正离子变形,这时必须考虑正、负离子的相互极化作用。正离子变形后产生诱导偶极,反过来又加强了对负离子的极化能力,增加的这部分极化作用称为附加极化作用。
相互极化作用的一些规律:
(1)18与(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容易变形,容易引起相互极化和附加极化作用;
(2)在周期系的同族中,自上而下,18电子构型的离子附加极化作用递增,加强了这种离子同负离子的总极化作用;
(3)在具有18或(18+2)电子构型的正离子化合物中,负离子的变形性越大,附加极化作用越强。
离子变形
(1)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正电荷高变形性小
(2)对于外壳结构相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变形性越大
(3)电荷和 半径相近时;变形性:等
(4)对于相同或类似的结构的 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
解释现象
(1)的熔点高于;
(2)颜色依次加深;
(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极化分类
离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构成分子的正负离子发生微小位移,使分子形成一个很小的电偶极子。
一般单原子介质只有电子极化,所有化合物都存在电子极化和离子极化,某些化合物分子具有固有电矩并同时具有其他三种极化。
在 电场(外电场或离子本身 电荷产生的)作用下,离子的 电子云发生变化,产生偶极或使原来偶极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离子的极化。离子间除有 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力。阳离子一般半径较小,又带正电荷,它对相邻阴离子会起 诱导作用而使它变形(极化作用)。阴离子一般半径较大,外围有较多 负电荷,因而在电场作用下容易发生电子云变形(离子的变形性)。实际上,每个离子都有使相反离子变形的极化作用和本身被其他离子作用而发生变形的变形性双重性质。电荷数大、半径小的阳离子有较强的极化作用。具有18 电子层和不规则电子层的离子,它们的变形性比半径相近的 惰气型离子大得多。例如,。4.结构相同的离子,正电荷越多的 阳离子 变形性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的变形性越大。体积大的阴离子和18电子层或不规则电子层的少电荷阳离子(如)最容易变形。最不容易变形的是半径小、电荷高的惰气型阳离子(如等)。离子极化对 化学键有影响。阳、阴离子相互极化,使它们之间发生额外的吸引力。所以当两个离子更*近时,有可能使两个离子的电子云互相重叠起来,趋向于生成极性较小的共价型键。键型的变化,必将影响化合物的性质。一般随极化程度的增强,物质的熔点、沸点降低,颜色逐次加深,在水中的溶解性减小。
定义
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极化理论是离子键理论的重要补充。离子极化理论认为:离子化合物中除了起主要作用的静电引力之外,诱导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离子本身带电荷,阴、阳离子接近时,在相反电场的影响下,电子云变形,正、负电荷重心不再重合,产生诱导偶极,导致离子极化,致使物质在结构和性质上发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