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霞浦县
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历史沿革
据《霞浦县志》,“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唐武德六年(623年),以原温麻县地改置长溪县(一说复置温麻县,详见《附录·唐温麻县建置考略》),隶属泉州(今福州,下同)。同年,长溪县移治连江,改称连江县。武周长安二年(702年),与连江县以白鹤岭为界,复置长溪县,仍属泉州。
民国2年(1913年),废福宁府,霞浦县属福建省东路道(翌年改称闽海道)。民国14年,废除道制,霞浦县直属省辖。民国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4省、2特别市,霞浦县属闽海省。民国23年7月,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0月,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先后属第二、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9月,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霞浦县属之。民国36年4月,第八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霞浦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霞浦解放前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全县陆地面积1716平方公里。
气候
霞浦县年平均气温16℃—19℃,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暖夏凉,霜雪少见。受海洋气候影响,季风特点明显。灾害性天气以台风、暴雨为主,有影响的台风年平均出现3次。
水文
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多年平均径流量13.3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635.2平方公里,干流长134.5公里。杯溪以流域面积广、干流长居首,罗汉溪以落差大、水能丰富称优。
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42万千瓦,可开发量4.5万千瓦,地下水年蕴藏量近亿万立方米,潮汐能量巨大,开发条件优势。
台缘深厚
霞浦县
霞浦地处中国海岸中部、福州与温州中点,上海经济区与珠江经济区之间,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闽浙要冲”之称。霞浦的三沙港距台湾的基隆港126港里,渔船朝发夕至,而且三沙与台湾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海区作业、交往频繁。三沙是福建省对台经贸四个重点区域之一,是闽东唯一的台轮停靠、台胞签证和外贸运输装卸口岸,三资企业产品可直接在三沙进出口。三沙镇还被列为全国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霞浦全县14个乡镇街道有10个靠海,海洋优势尤为突出,境内海岸线长404公里,占全省八分之一,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196个,港口138个。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霞浦县风景
霞浦是闽东最具潜力的沿海大县,海岸线绵延曲折,大港口水深面阔,在闽东环三都大开发中,霞浦具有其他沿岸无法替代、一方独有的核心地位与地理优势。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大小岛屿194个,海岸线长480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0.6公里,可建造1-50万吨码头泊位183个。
行政区划
霞浦
民国25~26年,实施分区设署,全境改划4区,第四区为柘洋特种区,霞浦县3个区辖40联保、394保、4035甲。
民国27年,第一区县下塘、鸥港、松山3联保改属第二区,各联保改用办公处所在地名为名,保甲缩编为314保、3210甲。
民国29年,实施新县制,撤销联保,改置8镇、13乡,下辖314个保。
民国30年,全县改设3区,县直辖长溪、松南、关东3个乡镇。
民国32年,撤销大南区,全县改设7乡镇、99保、2126甲。
1949年10月,全县成立5个区,区以下利用原保甲开展工作。
1950年6~10月,进行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并从第一区、第三区分设第六区(沙江),从第二区分设第七区(下浒塘)。全县划分7区、105乡,除未解放岛屿外,建立102个乡(街)政权。
1952年6月,第一区分设城关区,第五区分设第八区。同年9月,城关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九区,全县为9区、98乡、1镇、3街(不含待解放岛屿)。第一区区公所驻万贤街,辖3街5乡;第二区区公所驻长春,辖12乡;第三区区公所驻盐田,辖10乡;第四区区公所驻水门,辖15乡1镇;第五区区公所驻溪西,辖10乡;第六区区公所驻水潮,辖13乡;第七区区公所驻下浒塘,辖12乡;第八区区公所驻柏洋,辖10乡;第九区区公所驻后港,辖11乡。
1955年5月,海岛区分设三沙区,海岛区公所迁浮鹰(后迁西洋),下辖4个乡。同年12月,第九区撤并于第一区,改设城关区,全县行政区划为10个区、131个乡镇。
1958年3~5月,实行撤区并乡并社,除保留海岛区外,撤销长春等8区建制,乡镇调整为2镇46乡。同年9月起,48个乡镇先后合并为城关、长春、盐田、牙城、水门、崇儒、溪西、柏洋、溪南、沙江、下浒、三沙、海岛13个乡镇,按乡镇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
1959年12月,撤销溪西、沙江公社,其所辖大、小队并入附近公社和国营场,全县共11个公社、190个大队、919个小队(后称生产队)。
1961年5月,恢复沙江公社建制。嗣后恢复区建制,12个公社改为12个区,下辖90个公社(俗称小公社)。后城关区墓斗公社分设青福公社,崇儒区横江公社分设洋里公社,全县为92公社、533大队、2939生产队。
1966年6月,城关区分设城关镇,三沙区分设三沙镇。同年10月,撤销区建制,实行一区一社,全县设2镇、12公社,辖294个大队、2747个生产队。1968年4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1969年11月,三沙镇撤并入三沙公社。
1971年12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并为城关公社,全县复为12个公社,下辖246个大队、2599个生产队。1980年3月,城关公社又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年底,全县共1镇、12公社、287大队、2844生产队、14街道。
1984年,贯彻《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法》,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镇建制,公社、大队、生产队分别改为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县设松城、三沙、牙城、溪南、沙江5镇,州洋、长春、下浒、盐田、崇儒、水门、柏洋、海岛8乡,下辖293个行政村、3080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986年7月,撤销下浒乡,分设下浒镇和北壁乡。1990年底,全县行政区划为14个乡镇、295个行政村、3078个村民小组、14个街道、156个居民小组,自然村2099个。
2003年7月14日,撤销松城镇,设立松城、松港2个街道:(1)松城街道办事处辖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龙贤5个居委会和万贤、俊星、中乘、西关、青福、墓斗、涌山、马洋、宝清、七宝洋10个村委会。松城街道办事处驻原松城镇政府驻地。(2)松港街道办事处辖东关居委会和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松农、松渔、北岐、青岐、后岐、塔下、竹下、下村、八斗坝、佳湖、章家侗、江边、桥头、沙头、小沙、大沙、长沙、后港、水坑、利洋、岭头25个村委会。松港街道办事处驻后港村。
2003年底,霞浦县辖2个街道、6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2012年,霞浦县辖12个乡镇(含3个畲族乡)、2个街道、292建制村和23个社区居委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霞浦人口为531468人。有汉、畲、回、藏、苗、壮、瑶7个民族,畲族人口4.4万,占人口总数的8.4%,是福建省畲族人口数量第二位的县份。
2020年5月18日下午,霞浦县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霞浦县人民政府关于松港街道析置松山街道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霞浦县松港街道析置松山街道的批复》精神,同意松港街道析置松山街道,增设松山街道办事处。析置街道后,松港街道和松山街道以体育北路为界,体育北路以北为松港街道辖域,体育北路以南为松山街道辖域。松港街道办事处下辖东兴、东关、东景、东阳、东昇5个社区,东关、古岭下、赤岸、利埕、青岐、后岐、竹下、下村、八斗氵贝、佳湖、章家衕、江边、桥头、后港、水坑、利洋、岭头等17个村,办事处驻地不变。松山街道下辖北岐、松农、松渔、塔下、沙头、小沙、大沙、长沙等8个村,松山街道办事处驻地小沙村。其中松港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86.35平方千米,松山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7.15平方千米。
行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宁德市 | |||||||
街道 | 松城街道 | 松港街道 | 松山街道 | ||||
镇 | 长春镇 | 牙城镇 | 溪南镇 | 沙江镇 | 下浒镇 | 三沙镇 | |
乡 | 北壁乡 | 海岛乡 | 盐田畲族乡 | 水门畲族乡 | 崇儒畲族乡 | 柏洋乡 |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8.3%,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出生率13.3‰,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6.6‰。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16.56万户,户籍总人口54.86万人。
2021年6月15日,宁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霞浦县人口数为475936人。
经济
概况
2008年,霞浦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24.58亿元,实现注册和动工建设14个,宏翔高级中学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全县新注册企业217户,增长28.1%;注册资金2.92亿元,增长41.93%。对外经贸进一步拓展,有4家企业新获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全年外贸自营出口1420万美元,增长28.74%;贸易进口390万美元,增长319.35%。对台小额贸易交易额609.81万美元;对台渔工劳务输出508名,人数居全省各口岸首位;引进台湾水产品9525.5吨,水产品交易的品种、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靠宁德港三沙港区,获得交通部审批,外国船只开始进出霞浦县海域。
2017年,霞浦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0.7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63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63.57亿元,同比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91.54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总量比2016年增加19.06亿元,结构比由上年度的29.5:29.6:40.9调整为29.7:28.8: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0%、12.9%、57.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22.71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6.52亿元,农业两项指标同比增长5.4%,均高于市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服务业支撑有力。2017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54亿元,增长6.8%。在服务业各行业中,从增速上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7.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0%,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0.2%;从贡献率、拉动作用看,其他服务业贡献率最高、拉动作用最明显,其他服务业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达到28.1%,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需求平稳。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78.72亿元,增长9.0%,比2016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在全市排位第五。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7.94亿元,比增15.3%。
财政收入低位增长。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12.25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9.11亿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89亿元,同比增长18.5%。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4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2元,增长7.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1元,增长10.3%。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进一步增加,达到72.49亿元,新增9.42亿元,同比增长15.0%。
金融存贷保持增长。各项存款继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3.97亿元,比年初增加19.35亿元,同比增长16.9%。
2018年,霞浦县地区生产总值231.59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9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6.4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01.23亿元,增长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538元,增长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比重为2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7%。
2018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13.08亿元,比上年增收0.83亿元,增长5.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7亿元,比上年减收0.14亿元,下降1.5%;公共财政总支出36.68亿元,增长4.4%。全县税务系统税收收入10.25亿元,增收0.68亿元,增长7.1%。
201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7.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03亿元,增长18.7%。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4.51亿元,增长11.8%,其中短期贷款50.33亿元,下降0.3%;中长期贷款114.17亿元,增长18.2%。
2019年1至12月份霞浦县地区生产总值254.6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4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0.1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6亿元,同比增长6.0%;三次产业占比为:26.5:27.5:46.0。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89亿元,同比下降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1亿元,同比下降2.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3.56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1年,霞浦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157万元,同比增长12.8%。
2022年,霞浦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3.6%。
第一产业
农业历来是霞浦县国民经济的主体,种植业开发较早,渔业得天独厚。唐代就利用海滩卤地扩种粮食,南宋初已种植双季水稻。元、明间,引种荔枝、龙眼、柑桔、甘薯,并养殖海蛎。清至民国,稻、薯、林、茶、水产品、禽畜等农副产品可大宗输出。霞浦解放时,全县农业总产值2074万元,占社会生产总值的92.34%,其中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54.78%、10.35%、6.9%、15.04%和12.92%。通过恢复国民经济和土地改革,1952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9.22%,渔业增长80.17%。农业合作化后,生产发展较快,到1957年,农业总产值4712万元,年递增率高达14.39%,其中渔业增长1.71倍,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升至24.81%。“大跃进”中,农业损失严重,1961年,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下降45.54%,林业、畜牧业都跌到历史最低点。经过三年调整,逐渐恢复,嗣因“文化大革命”影响,又徘徊不前。1970年后,逐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蓄水引水系统,推广杂交水稻,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农业有所发展。1976年,农业总产值升至7403万元,比1969年增40.21%,年均递增4.95%。1979年,霞浦被定为全国对虾养殖基地县,海水养殖和农、林、牧、副开始全面发展。198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03亿元,种植业、渔业分别占其中的48.22%和22.81%,茶叶产量在闽东地区升至第三位。随着改革开放,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科技兴农、科技兴海,大念“山海经”,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1980年增长64.94%,年均递增5.13%,为1949年的8.2倍,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分别占其中的38.93%、32.6%、8.48%、10.81%和9.17%,结构渐趋协调。渔业产值、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均居全省前列,对虾养殖名列闽东各县之首,海带、紫菜、榨菜“三菜”生产形成规模,海带产量全省第一。粮食总产13.27万吨,比1949年增长3.72倍,人均占有粮食288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98万千瓦,为1978年的2.35倍。
2008年初步形成以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群体,“目海”茶叶商标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
2010年投入“三农”专项资金7亿元,完成粮播面积27.5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粮食产量8.5万吨。扩大蔬菜、畜牧、水果等生产规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89万亩、比增3049亩,果树种植面积5.67万亩、比增0.3万亩;畜禽存栏数、出栏数明显增加,肉蛋奶产量比增3430吨。渔业产量29.8万吨,产值达29.24亿元,分别增长4.1%和4.4%。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带动1.67万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104万元。抓好农产品品牌创建,主导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省以上名牌产品3个、注册商标9个。新建乡村公路3条10.8公里、自然村公路29公里,松山二级渔港竣工,三沙中心渔港、石湖一级渔港、沙塘湾二级渔港动工,除险加固海堤8条11.96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
2018年,霞浦县地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18.76亿元,比上年增长5.7%。粮食播种面积12.92万亩,减少0.75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6.82万亩,减少1.0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15万亩;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11.59万亩,减少0.26万亩。
全年收获粮食产量4.39万吨,比上年减产0.08万吨;蔬菜产量11.35万吨,增产0.28万吨;水果产量6.34万吨,减产0.45万吨;茶叶产量0.68万吨,增产0.08万吨。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5万吨,比上年减产5%。肉类总产量0.80万吨,比上年减产9.1%。其中,猪肉减产12.17%,牛羊肉增产11.7%,禽蛋产量增产7.0%。
全年木材产量5.1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产2.4%。
全年水产品产量43.41万吨,增长7.9%。其中海带产量14.52万吨,增产18.7%;紫菜产量1.18万吨,增产15.3%。
霞浦县2019年1-12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37亿元,同比增长4.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8.44亿元,同比增长4.3%。
第二产业
县城一角
2008年初步形成以服装鞋革、汽摩配件、不锈钢制品等轻工产业为主导的“银色工业走廊”雏型。投入1000万元实施技术创新及科研项目,“正阳”牌环保型复合纤维刹车片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2010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1亿元,增长39.3%。福宁工业园区、牙城、盐田、东关工业集中点和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新建(扩建)投产企业18家,新入驻在建企业20家,其中不锈钢制品在建企业14家。全县合成革企业产值达16.8亿元。总装机42兆瓦的闽东首座大京风电场建成投产,五星环球船舶修造、申望海上装备制造、太阳能电池48条生产线、邦德合成革38条生产线、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等项目相继动工。全年开发新产品45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4个。全国首个环保型刹车片联盟标准在我县生成。13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金额2.3亿元。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7.2%。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9.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50亿元人民币,均增长15%。
2018年,霞浦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1.90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1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2.7%,占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比重51.4%。全县工业化水平18.1%。
20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67亿元,增长5.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2.30亿元,增长47.0%;私营企业108.70亿元,增长0.3%。大中型企业12.95亿元,增长4.0%。分轻重工业:轻工业产值103.15亿元,下增长7.8%;重工业产值33.53亿元,下降1.7%。分行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业产值85.27亿元,增长13.1%;竹木工艺制品1.41亿元,下降60.9%;橡胶和塑料制品13.56亿元,增长0.5%;非金属矿物制品11.16亿元,下降4.0%;不锈钢行业7.60亿元,下降1.1%。
201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500万元;出台《促进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引导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完善园区平台载体,高科技机械装备制造园区一期填海造地项目稳步推进,三沙台水中心一期路网B段和霞浦经济开发区三期路网道路顺利建成,盐田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竣工投产。
20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0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4.1%,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46.7%。
2018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7.2%。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6.94亿元,增长15.2%。房地产开发投资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住宅投资21.16亿元,增长9.0%;办公楼投资0.82亿元,下降3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26亿元,增长69.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41万平方米,下降36.1%;销售额23.87亿元,下降30.2%。
第三产业
三沙港
2008年,霞浦县共接待游客64.1万人次,增长15.3;旅游总收入达到3.98亿元,增长24.4%,位居闽东9县市(区)第二位;福宁海湾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获得成功;积极推进“中国·蓝色风情游”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霞浦·我心中的那片海”全国摄影艺术比赛和“福宁口福·烹饪大赛”,组织了“作家笔下的霞浦风景名胜”大型采风活动,培育“霞浦——中国滨海摄影基地”品牌。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各项工作,努力培育壮大水产、蔬菜、果品、粮食、花卉、建材、农资等专业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建设改造“农家店”54家,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完成投资4.3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8%。
2012年末星级宾馆3家,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33万人次,增长20.0%。旅游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9.6%。
2018年,霞浦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49亿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49亿元,增长9.1%。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21亿元,增长3.5%;餐饮收入额11.77亿元,增长47.3%。
2018年,霞浦县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4.14亿元,比增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6.6%;限额以下零售额70.83亿元,增长7.3%。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31.7%、其中食品类增长3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6%,化妆品类增长10.1%,日用品类下降49.6%,家具类上升13.5%,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28.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上升3.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上升14.1%。
2018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7.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356万吨、144370万吨公里、801万人和35261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8.7%、-15.0%和-3.8%;港口货物吞吐量52万吨,下降17.5%。
2018年末全县民用客货运汽车拥有量1172辆,民用船舶拥有量42辆。
201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8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电信类业务总量3.41亿元,下降6.6%。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9.08万户,本年减少2.4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5.03万户,减少489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4.05万户,增加2.53万户。全县互联网用户16.28万户,增加3.63万户。
2018年末星级酒店2家,各旅游景点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57.93万人次,增长20.1%,旅游总收入41.31亿元,增长21.1%。成功举办第三届文化旅游活动周、第六届全国摄影大展等活动,霞浦入选“中国摄影地”和福建首批“摄影目的地”;杨家溪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溪南半月里文化村落被授予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并获评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村,摄影旅游、自驾游、乡村游如火如荼。
霞浦县2019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4亿元,同比增长10.6%。
文化
闽南部落
别具一格的教堂
闽南人是这里最早的开发者之一,大多数三沙人都是三四百年前从闽南迁移过来的,他们的先辈讨海来到三沙后,就像“海加定”(红树林)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的“祖”都是“闽南祖”。最早移居三沙的闽南人是漳浦渔民,大概在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三沙。他们发现三沙港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黄花、小黄花、带鱼、目鱼等近海经济鱼类,便经常驾船到此捕鱼、避风;他们看不到什么人烟,就在岸上搭简陋的木房作为落脚点,住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慢慢就习惯了,成了“常住人口”,随后就有闽南沿海各地的渔民陆续在三沙定居下来。
而众多的风俗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渔船的“敬重”了,因为那是渔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渔船年前回港后都要披红挂彩。除“令旗”外,渔船的每个重要部位都要装饰。船头贴“福”、船眼贴“龙目光彩”、主桅贴“送风得利”、船尾贴“海不扬波”、舵贴“万军主帅”等,水仙门(船舷两侧供货物进出的门)要插上系着红线的树枝驱邪。渔船有了现代装备,但源于木帆船的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
同闽南沿海的民众一样,三沙渔民最敬仰的“神”也是海上女神妈祖。林瑞枝说:“闽南话有句俗语叫‘走船跑马三分命’,从前的渔船小,抗风浪能力差,‘天气预报’只能靠经验,但毕竟有局限性,他们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妈祖的庇护。”据林瑞枝介绍,三沙民间除了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外,还有关帝庙、九使宫(供奉广利王)等。
元宵、清明、端午、冬至等重大民俗节日,三沙人的过法和闽南如出一辙。农历七月廿九,三沙人要过“普渡”,这也是典型的闽南风俗,整个霞浦县除了三沙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了。至于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过风炉、米筛,小孩满月要送红色“剃头蛋”等习俗,三沙同样是闽南的翻版。
交通
境内交通条件较好,水路四通八达,内河、内海水道与外海航道贯通,东至台湾,北达沪宁,南抵港澳。陆路纵横交错,古道贯连闽浙。晋置邮传令,隋、唐开通港口,宋设驿置渡,明设铺递,清创邮政、辟航班,民国开通电话、电报,首辟福(州)温(州)客运班轮。抗战期间,海运中断,邮政受阻。新中国成立后,海运、邮电迅速恢复,1953年开办市话,1956年,小浦线公路通车,结束霞浦公路空白历史。“大跃进”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次掀起修建公路高潮,全县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1987年,先后建成3000吨级古镇客货运码头,开辟福州—上海客轮停靠点,建立闽海关三沙办事处,开通县级1000门程控电话。1990年,全县有公路64条,其中省道2条,通车总里程539公里,比1956年增加22倍,三级公路占22.3%,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6.2公里;码头24座,靠泊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18座;邮路总长2267公里,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比1978年增加4倍,为1953年的50倍。
2012年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6.44亿元,增长7.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290万吨、148069万吨公里、1240万人和4715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0%、18.6%、5.1%和3.9%,港口货物吞吐量6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年内购置20辆公交车投入运营。年末全县民用客货运汽车拥有量1624辆,比上年末增加112辆。民用船舶拥有量25辆,增加3辆。
三沙港
位于三沙镇东北角的古镇港是著名的深水良港。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该港港面宽800米,长2500米,主航道水深达15-44米。港内风平浪静,可停泊数万吨位的轮船。已成为上海往返福州的大型客轮的挂靠码头。三沙与台湾隔海相望,人民语言相通,血缘相同,习俗相近,两岸渔民常在同一渔场捕鱼作业。台胞来三沙避风修船,海上经商者不断增多,使三沙成为福建省对台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
社会
教育
唐代始兴,宋代,县学、书院、私塾俱全。元代设州学,清代创府学和宁郡中学堂(后改为福建省立第三中学),长期为闽东最高学府。民国22年(1933年),省立第三中学迁往宁德三都后,霞浦教育事业受到影响,至民国38年,全县有县立中学1所、小学79所,在校中学生340人、小学生3548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接办中、小学,1955年,全县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初具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挫折,教学质量下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提倡“教育兴县”、集资办学和尊师重教,普通、专业、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公办、民办和私人办学齐头并进。至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26所、小学775所、中学15所,比1950年分别增加7.7倍、17倍和14倍;入园儿童12059人、在校小学生51168人、中学生11645人,比1950年分别增加108.6倍、14.5倍和56.4倍。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长足进步,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获省扫除文盲先进县称号。教育设施明显改观,中小学基本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入学难”问题基本解决,学龄儿童普及率达97.51%。
2012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25所,在校学生数64076人,毕业生18477人。小学46所,招生数5082人,在校学生数26064人,毕业生4133人;普通中学24所,招生数6301人,在校学生数20109人,毕业生7469人;拥有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16160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9.8%,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94.2%。
2018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2所,在校学生数97030人,毕业生25041人。小学49所,招生数8469人,在校学生数41495人,毕业生5091人;普通中学22所,招生数7263人,在校学生数20649人,毕业生7282人;拥有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19450人;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4人。2017-2018学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3%。十八中教学综合楼、长春中心小学教学楼等12个项目竣工使用;新增首批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7所;沙江水潮小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称号,霞浦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评为福建省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科技
1952年,成立县、区农业技术指导机构后,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建立试验田、丰产片,科学技术首先在农业方面推广。后因“文化大革命”,科技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重视,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至1990年,全县形成四级科技网络,有县、乡(镇)级科技机构35个,学术团体27个,科技示范乡1个,示范村95个,联合体、示范户1090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37人(不含社会科学),其中高级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的236人,分别占科技人员的2.2%和20.76%。东吾洋水产开发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2项科研项目列入“星火计划”,16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16人,年内新增154人。其中高级职务684人,中级职务3745人。全年有华美公司的火花塞和东孚农庄的丛绿牌清水绿等2家企业的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共检查了91家生产企业的产(商)品,抽查了163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3.3%,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32台件次。年内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2件。霞浦晚熟荔枝和霞浦榨菜通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18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16人,较去年末减少369人。其中高级职务817人,中级职务3943人,均与去年末持平。
文化事业
县内文学艺术创作发展较早,散文、诗歌、书画,代有佳作,但文化设施比较落后。民国11年(1922年)后,陆续创办民间剧团、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霞光报》、《导报》、《民报》等,但规模很小,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书店、广播站、剧团、电影院、俱乐部、档案馆、报社先后建立,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化大革命”中,传统文化多被当作“封、资、修”批判。通过“拨乱反正”,文化事业逐步恢复,1981年《霞浦报》创刊,为全省首家县级报刊。改革开放以后,电视、广播、新闻事业全面发展,形成国家、集体、个体多元化文化网络。1990年,全县有县、乡文化馆、站13所,电影院17所,电影队43个,县、乡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12所,卫星地面接收站10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65%;中波广播、有线广播各1所,通有线广播行政村占74%;还有图书馆、新华书店、《霞浦报》、闽剧团、工人俱乐部、公园和县城与主要乡镇的录像厅、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业余剧团等,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卫生
城乡人民历来依靠中医药治病,历代名医辈出。清光绪八年(1882年),西医传入,相继创办博济、博爱男女医馆,至民国31年(1942年)合并为霞浦圣教医院,广大农村仍长期缺医少药。霞浦解放时,全县有医院、卫生院各1家,诊所、药店38家,中西医药人员226人。50年代初,政府接收圣教医院,组织联合诊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防疫、妇幼保健。公社化后,联合诊所、乡村个体医分别归并公社保健院和村保健站。1970年,推行合作医疗,开展消灭血吸虫病灭螺大会战。1979年后,恢复防疫保健,创建县中医院,整顿农村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制度,开放医药市场,卫生医疗网络遍布城乡。1990年,全县有县级卫生医疗单位4家,乡镇医院14家,厂场校卫生所(室)15个,村卫生所254所,个体开业医102家,计有中西医药人员16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4人,高、中级技术人员分别占2.29%和19.32%,病床598张,基本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变,天花、霍乱、副霍乱等多种急性传染病基本消灭,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县”和“消灭血吸虫病县”。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2.33岁,比1981年提高3.08岁。
2012年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78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4家,床位数137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64人,其中医生608人。全县每万人平均拥有病床30张,医生13人。农村村级设置医疗点数261个,乡村医生365人,农村接生员42个。
2018年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68个,其中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4家,病床位数188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95人,其中医生789人。全县每万人平均拥有病床40张,医生17人。已设置医疗点的农村273个,乡村医生348人。医疗卫生工作稳步发展,县医院新院、精神病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个,建成一体化村卫生所110个、基层中医馆10个。
体育
境内历来有武术、游泳、曳石、传统棋类等项目。清末,教会小学开设体育课,足球、篮球、乒乓球先后传入。民国时期,创建公共体育场后,一度掀起“足球热”,并在两届闽东地区运动会上连续夺魁。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初,体育比赛中断。1973年后,组织业余少体校,恢复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运动,逐渐形成足球、田径、毽球、中国象棋四大强项,1978年被列为省足球重点县,开展“足球城”活动,先后夺取省业余少体校足球赛、省首届女子足球赛、省小学生基层队足球赛、省儿童足球赛冠军,华东6省1市中学生足球赛亚军和全国“娃娃杯”足球赛第四名,获“闽东足球之乡”盛誉。80年代,兴起毽球运动,分别夺取省首届毽球锦标赛男、女队冠军。1985年,建立老年体育协会,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同年,农民棋手郑乃东在省象棋锦标赛夺魁,相继摘取全国二、三届农民象棋赛桂冠,获“农民棋王”荣誉。1990年,全县有运动员322人,裁判员29人,其中国家二级运动员80人,国家级田径裁判员1人。计夺得全国冠军3次,省冠军30次,为国家输送一批体育人才。
2012年全年举办运动会场次55场,参加运动员2.3万人,参加省级比赛的足球获得2铜、举重获得2金、乒乓球1银。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898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1423人和10475人,年投入保障资金6155万元,全年投入救济资金431万元,享受农村临时救济3250人次。
2018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0694人,比上年末增加1337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1639人,企业单位29055人。全年共收取养老保险基金31729万元。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3082人,比上年末增加664人,全年实发养老金43889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37556人,比上年增加582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37416人,比上年增加379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0.76万人,领取养老金的7.82万人,实发养老金11503万元。
安全生产
2018全年各类事故130起,死亡36人,受伤29人,造成经济损失264.73万元。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108起,火灾事故10起。
城乡建设
截止2018年底,151个在建项目中(不含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项目89个。联七线水门段柏洋段、台水中心一期路网B标段、松港中心小学新校、2016年第二北七专项建设基金配网和东关棚户区改造北侧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海岛西洋一级渔港、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国省干线东冲至火车站段霞浦2018年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罗汉溪及三河流域城区段河道综合整治等项目有序推进;三沙疏港公路A1A2标段、福安溪尾至霞浦溪南快速公路傅竹至霞塘段、华能核电供水供电工程、霞浦县医院新院二期医疗综合楼、西溪水库主干渠岭下至北山里段、东关棚户区改造南侧、宏翔高级中学扩建、一中学生宿舍楼二期、浦宫小学新校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
2019年12月19日,霞浦县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旅游
霞浦县旅游景点富有地方特色,有唐贞观12年日本空海高僧入唐求法的登陆点──赤岸;宋朱熹讲学地“秀泉”;人称“海国桃源”的杨家溪,以青山碧水之幽美、潭、濑、滩与花、草、林镶嵌之秀雅,瀑布、峡谷、奇峰、悬崖、异石、怪洞等神工与人文汇聚之胜境,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之神妙而扬名,因而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名胜区的“山、海、川”三大主景之一;省级文物保持单位大京城堡,名列《中国名胜词典》的塔岗虎镇塔;荫峰阁;以“八间古刹”闻名的佛教沩仰宗创立者灵佑禅师的“出家修行之地”东关建善寺;有“闽东小普陀”之称的三沙留云洞;获“闽东北戴河”之誉的天然海滨浴场──外浒沙滩;“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葛洪山;“摄影宝地”——北岐滩涂;“畲族小说歌发祥地”白露坑以及沿海天然沙滩、岛屿、港湾各具特色。
赤岸空海纪念堂: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国高僧空海(774—835年)随日该国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使船遇风,历尽艰险,在海上漂流34天,最终漂流至霞浦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与款待,后往福州溯闽江北上,入长安求学。在唐期间,空海潜心于佛学、文学、医学等诸方面研究,博采盛唐先进文化之精华,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并积极传播唐文化,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1984年3月,为纪念空海大师圆寂1180周年,日本真言宗各派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并组团前来赤岸朝拜,从此,日本每年均有数百名空海信徒前来赤岸参观朝拜。1986年以来,中日双方先后在赤岸建成了接待室、文物陈列室、祭海亭、望海亭、空海坊,特别是1994年5月21日,空海大师纪念堂在此落成,每年前来朝圣参观的日该国真言宗信徒和国内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赤岸作为霞浦县宗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旅游点。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荣获“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称号,“霞浦海带”、“霞浦紫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福建省著名商标。
2019年10月,入选首届“小镇美学榜样”名单。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18年—2020年度入选福建省级文明县城城市。
参考资料
[1]
霞浦县 · 福建省情网[引用日期2014-01-02]
[2]
中国最美滩涂霞浦 夕阳下光彩夺目的画卷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01-08]
[3]
概述 ·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2014-01-02]
[4]
郭文胜任中共霞浦县委书记 ·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9-03-07]
[5]
中国最美滩涂 福建霞浦捕捉光影传奇 · 搜狐旅游[引用日期2014-01-08]
展开
相关合集
福建下辖县
共44个词条2283阅读
闽侯县
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连江县
福建福州市下辖县
罗源县
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查看更多
福建下辖县
共44个词条944阅读
闽侯县
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
连江县
福建福州市下辖县
罗源县
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查看更多
宁德市行政区划
共8个词条1092阅读
蕉城区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区
福安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县级市
福鼎
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15万次播放03:00
中国最美滩涂——宁德霞浦
合集
旅游
2个视频
438次播放03:00
最受摄影爱好者欢迎的取景地之一,霞浦滩涂
合集
更多视频
2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