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区(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区)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4
小编整理:
海州区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区,位于连云港市区西南部,东北部、东部与连云区毗邻,南部与灌云县交界,西部与东海县相连,北部以新沭河为界与赣榆区相望。海州区是连云港市中心城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州区常住人口为91.8万人。总面积697.09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街道、4个镇。海州区人民政府驻秦东门大街28号。 海州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夏、商、周时期,为人方国(东夷、郁夷国)的一部分。秦朝时,置朐县。东魏时,称海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4月,析东海县东南境11镇置灌云县。2014年,撤销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设立海州区。 海州区民间艺术具有南北交汇的特征,地方剧种有海州小戏(今淮海戏)、童子戏等。海州区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区
基本信息
外文名 | Haizhou Qu |
行政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 | 4个镇、1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个国有农场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区南部 |
展开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州存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治海州城内。同年4月,析东海县东南境11镇置灌云县。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划设5道,东海县隶属徐海道。民国16年4月,道废除。民国18年,海州划为东海县第一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民国22年后,江苏省试行行政督察区制,东海县先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和东海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海州城内。
民国28年3月,日军侵占海州后建伪县政权,后成立东海县治安维持会和伪东海县政府;民国东海县政府转移农村,至民国30年冬解体。民国35年,第八行政区属徐州绥靖公署,辖区及行政专员公署驻地未变。
解放之后
民国37年11月6日,驻守海州地区的国民党44师弃城西撤。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州,中国共产党新政权合海州、新浦及东境连云市成立新海连特区,属山东鲁中南行政区公署,下辖新海市、连云市和云台办事处。同年11月15日,成立以海州城为中心的新海市锦屏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
1949年11月25日,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锦屏区隶新海连市。1949年12月,东海县河南乡划归锦屏区。1950年5月1日,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称新海县,同年11月,改锦屏区为新海县第四分区。1950年12月,撤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建制,同时改新海县第四分区为新海连市锦屏区。
1952年7月,锦屏区易名为海州区,仍隶新海连市。1952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3年1月,新海连市改属江苏省。
1953年11月,经海州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海州区人民政府。1955年11月,海州区人民政府改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58年9月,政社合一,称海州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新海连市改称连云港市,海州区隶属关系未变。1963年5月,改海州人民公社称海州区人民委员会。1969年11月,成立海州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海州区人民政府。
1978年,海州区增设幸福路街道办事处,下设新增划的幸福路、红旗、洪门、江化、车站、新海、文化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改海州街道办事处为砚池街道办事处,领砚池、市桥、南中、鼓楼、中大街、新建、东门、西门、双龙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1983年6月,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海州、新浦两区为新海区。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海州、新浦两区分治,恢复海州区建制。
1992年6月,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政府派出机构。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气候:连云港市海州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0.2℃,最热月平均气温27℃,冬季基本上无冻土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每5天回升1℃。年平均降水量96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65%。年平均日照时数2530.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全年大于0℃的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海州区和连云港市其他地区一样,盛行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1~3.6米/秒,大风日数每年9~18天。
水文:玉带河横贯区境北侧。最南面是与灌云县交界的泊阳河,向东直通黄海。城西有全市最大的蔷薇河,它不仅是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用水资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饮用水源。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北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海州辖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琊郡和武陵郡,领龙苴、安东、渤海、赣榆、安流、广饶、下密、襄贲、海西、临海、下城、临渣、怀文、服武、朐县、海安、山宁、上鲜、洛要等19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2),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4州,海州辖朐山、龙苴、新乐、曲阳、沭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9县。
元朝时,海宁州领朐山、沭阳、赣榆3县。
明朝时,以州治朐山县省入,领赣榆县。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海州直隶州领赣榆、沭阳2县。
1951年8月,东海县太平、富安二乡划归锦屏区。
1952年7月后,海州区所属镇为街,辖鼓楼街、文化街(原文庙镇)、南中街、砚池街和西门乡、南门乡(原城东乡又称东门乡)、车站乡(原城北乡)、锦屏乡(山南乡又称磷矿乡)、棉厂乡(原朐山乡)、富安乡、太平乡、河南乡。同年8月后,东海县富安镇划归海州区。1954年10月后,河南乡、太平乡、富安乡、富安镇相继复归东海县管辖。
1958年9月,海州人民公社撤西门乡、南门乡,设园艺场和南门大队、新建大队;撤车站乡,设车站大队和洪门大队;合棉厂乡、锦屏乡成立锦屏人民公社(1960年后为市直属公社)。同年,成立海州街道办事处,下设鼓楼、南中、砚池、文化、新建、和平、西门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63年2月,海州人民公社撤园艺场,分设成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4个生产大队。
1978年5月海州区革命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改办砚池街道办事处并新增幸福路街道办事处。
1983年6月,原连云港市直属的锦屏、新坝2个人民公社和新浦农场、锦屏林场及洪门、孔望山2个果园划属新海区,并辖砚池、幸福路、浦东、浦西、路南、市东、临洪7个街道办事处。
1983年7月,新坝人民公社改称新坝乡。1983年9月,锦屏人民公社改称锦屏乡,1984年7月,又改建为锦屏镇。1984年3月,砚池街道办事处复称海州街道办事处。1984年4月,组建成立洪门乡,下设洪门、车站、临洪、沈圩4个村民委员会。1984年8月,组建成立朐山乡,下设白虎山、园林、西门、丁庄、新建、南门6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海州区辖4个街道、2个镇:幸福路街道、海州街道、朐阳街道、洪门街道、锦屏镇、新坝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44759人,其中:海州街道22423幸福路街道20612朐阳街道20945洪门街道13438新坝镇31024锦屏镇36317
海州区地图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
海州古代辖境很广,且多变化。时辖郡,时属府;时辖数县,时辖1县。故人口随政区变更而增减。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为东海县治所,全县计有126271户480766人。民国36年,东海全县有106664户,542750人。民国37年11月7日建锦屏区时,全区有4296户,21257人。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为东海县治所,全县计有126271户480766人。民国36年(1947年),东海全县有106664户,542750人。民国37年(1948年)11月7日建锦屏区时,全区有4296户,2125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海州区人口增长增速。1976年以后,海州区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得到控制。1986年以后,区政府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为总目标,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全区人口素质大为提高。至1992年,海州区有人口12.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78%。
2011年末海州区户籍总户数69255户,户籍人口236209人,比2010年末增加253户、3049人。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3.2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户籍人口出生率为13.36‰,比2010年下降1.4‰,人口自然增长率10.31‰,人口死亡率3.05‰。
2012年末海州区户籍人口23.83人,比上2011年增加2079人,其中男性12.14万人,增加1420人;女性11.67万人,增加659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1。当年出生人口4668人,人口出生率为19.68‰,人口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8‰。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海州区户籍人口73万,常住人口83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州区常住人口为91800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1.85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6.34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16.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0年的18.4:45.74:35.86调整为16.3:50.8:3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4%、57.98%和37.48%,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拉动不断增强,贡献率比2010年同期提高5.16个百分点。
201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7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1年的16.3:50.8:32.9调整为14.5:55.3:30.2。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5.54%、63.54%和30.92%,第二产业拉动作用突出,贡献率比2011年提高5.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减弱,比2011年减少6.56个百分点。
2020年,海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3.14亿元,比上年增加42.05亿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5.87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5.8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22.3:74.4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7.83亿元,比上年增加74.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90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8.8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546.07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21.8:75.0。
第一产业
新石器时代,海州先民即有种植作物和养牧牲畜的实践。海州东门外汉墓中出土的枣核、板栗,也证实了2000多年前海州地区已有果品种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大批官民移避海州,带进农业生产技术,并垦荒种植,兴修水利,开发渔牧,农业生产一度繁荣。北宋时海州一带种植的稻、麻、麦、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泗入淮以后,海州地区灾难重重,农业生产一蹶不振,灾年粮食无收而赋役不减,农民逃亡以避徭役,年复一年,田地荒芜;市井萧条,乡村寥落。
清末至民国初期,沈云霈等人在海州创建海赣垦牧公司,开辟洪门果园,创办桑蚕试验场、植棉试验场,开辟数百亩菜园,海州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渐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方面发展。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至1958年,历经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海州区农业由个体经营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营。60年代以后,海州区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方法,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至1976年,海州区农村全部实现农田河网化、耕作机械化、管理集约化,建成旱涝保收田9万余亩,开辟常年菜田6687亩,建成果园10156亩,营造大片山林和农田林网,并发展畜禽饲养场,成为连云港市区粮食主要产区和蔬菜生产基地。
2011年,海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农业产值10.78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0.26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3.69亿元,增长53.8%;渔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元,增长8.1%。
海州区位于市区西南部,总面积15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万亩、水域5万亩、林地3万亩,山石资源丰富),人口14万。农业生产水稻、小麦、蔬菜、花卉、水果、生猪、水禽、珍禽(其中洪门古安梨曾为历代贡品),是连云港市区重
海州区景观
海州区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雨热同期。常年平均气温14度,降水量904.8毫米,无霜期215天左右。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南北兼容的生物生长繁育。
第二产业
早在西汉,海州就有盐、铁工业,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朐地置盐、铁官,属少府。至北宋中叶,海州纺织、冶炼、制盐、制茶、窑瓷、金银器制作等手工技艺已非常精湛。清末至民国,海州地区志士仁人提出“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等口号,兴办民族工业,境内始有现代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海州区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发展工业生产,积极扶持手工业作坊。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境内工业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从业人数成倍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整顿改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加速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市属大中型工业为主体,区、乡(镇)、街工业全面发展的局面。至1992年,境内计有147家工厂,5000多种产品,职工总数36119人,年产值达12亿元。
2011年,海州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4.19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化率达到46.7%,拉动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9.41亿元,增长13.3%。其中,轻工业产值32.2亿元,同比下降6.9%;重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29.1%。园区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2.7%。全区拥有年产值超亿元的制造业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4.38亿元,其中超5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自2003年换届以来,新一届政府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振兴工业作为富民强区攻坚的主要战场,作为全面推进小康工程的关键举措,作为增强执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坚持外向驱动,突出龙头带动,狠抓项目推动,克服了2003年“非典”疫情、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偏紧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区工业发展呈现出引进项目体量大、规模效益好、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园区的软硬环境建设、工业项目产出效益等方面都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底,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9亿元、全部工业税收7601万元,与200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55.6%、73.5%,工业企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增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牢固树立项目为先、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重点项目的全程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全区工业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2003年以来,全区共计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11.8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8亿元。截止目前,已经竣工投产35个,在建26个,累计安排就业人数达5000多人。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在促进全区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二是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招商引资工作过程中,不仅注重工业项目数量的增加,更加注重工业项目的体量规模。2003年,全区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700万元,项目平均投资1180万元;2004年,共引进投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1个,总投资54638万元,项目平均投资1763万元;今年以来,全区引进投入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达到45940万元,项目平均投资突破3000万元,与2003年相比,项目单体规模增长了154.2%。同时,工作中我们强化导向,狠抓关键,突出培育引进对我区产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全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签约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旋挖钻机项目、投资1.2亿元的全自动纺丝卷绕机设备项目、投资1亿元的流体装卸设备项目、投资1.2亿元的鹰游纺机三期项目和投资1.1亿元的力龙纺机项目,为夯实我区经济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是项目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在投资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到自主研发,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也在逐步地由弱
变强。天明纺机、远洋流体、鹰游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形成了自己拳头产品,相互配套的规模经济也正在形成。如连云港远洋流体设备装卸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约占80%。
四是园区支撑作用日趋明显。海州开发区和洪门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政策支持、强烈的招商意识,通过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发展,园区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投入规模看,2003年以来进入园区的500万元以上项目中,87%集中在两个园区,并且园区的项目平均投资是其他镇办的2倍多;从销售收入看,园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21.55%提高到2004年的45.74%;从财政收入看,海州开发区、洪门办事处2002年财政收入分别是1041万元、663万元,2004年提高到1800万元、1090万元,分别增长了72.9%、64.4%。
第三产业
海州区区划
洪门工业园区
洪门工业园区地处本市市区西大门,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是海州区主要的工业集中区之一。园区紧邻204国道,距汾灌高速公路仅1.5公里,西至民航机场20公里,东距港口30公里,北到火车站不足5公里,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园区自2003年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题、以基础设施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发展思路,加大投入、科学规划、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了经四路、经五路、纬二路、纬三路等园区道路近5公里,架设“洪门线”、“新浦线”两条10KV供电线路,并配套实施了沿路排水、亮化、绿化工程,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为进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目前,园区进区项目已达40个(含已签约项目),其中建成投产24家,年内可产生税收近700万元。2007年基础设施方面:园区已完成了经四路、纬三路西段、11家厂区绿化工作以及经四北路、纬二路、创业园主干道建设工程及纬二路西段供电线路延伸工程,园区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创业园已完成两栋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2007年工业园区新上项目14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1个;总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5个。
文化
旅游
海州区境内山川秀丽、风光迷人,资源丰富、遗存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已有国家4A级风景区一个,国家3A级风景区两个。主要景区有孔望山、石棚山、桃花涧、白虎山、海州古城等,全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其中,海州古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此立秦东门,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发的门户,素有“淮海东来第一城”的美誉。90年代以来,相继修复了古牌坊、钟鼓楼、百子庵、双龙井、朐阳门广场等景点或标志性建筑。城内的道路、沿街的店铺及景观建设,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有着“苏北夫子庙”之称。
海州区景观
1、佛教摩崖造像,位于孔望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凿成。现存造像105个,分布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山崖上。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大多反映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和佛教传统。本生故事有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佛教故事有“说法图”、“涅磐图”等。
2、龙洞庵,位于孔望山南侧,始建于北齐年间,唐中宗时改建为龙兴寺。明代于旧址上重建,更名“龙洞庵”。“文革”中龙洞庵也遭受了劫难,塑像被毁,文物流散。龙洞庵的整个建筑以大殿的山门为一中轴线,组成一个高低错落,左右对称的建筑群。从山门拾级而上,穿过圆洞式山门,进入院中,单檐硬山顶的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两侧是阿傩和迦叶两个弟子。两侧周围是十八罗汉彩绘塑像。前山门中的神座上,前面是弥勒佛,后是韦驮塑像,两侧是四大天王。东厢房是观音殿。整个建筑轮廓雄浑,气势壮观。大殿两侧有棵千年古柏,仍然苍翠欲滴。东侧有棵始植于宋代的糯米茶树,春季花开时节,菊院清香。院内还有古井一口,名曰“甘露泉”。
3、孔望山杯盘刻石,位于孔望山的最高处,是在一块天然大石上凿成。大石全形如砚,故称“砚石”,大石略呈长方形,东西320厘米,宽200厘米,厚70—120厘米,底部有三块小石支撑。大石东段凿成平面,平面正中有一直径40厘米的盘形凹刻,周围有8个标形凹刻。大岩东北端厚壁上镌有隶书体“砚石”两字,字径14厘米。孔望山杯盘刻石是东汉时期祭祀东海君之物。
4、孔望山石象,位于孔望山摩崖造像东约70米处,石象为主体圆雕,是依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凿而成。比一般真象的躯体还要大得多。身高2.60米,身长4.8米,背宽3.5米。象身西侧有一高88厘米,宽49厘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系未见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以阴线刻一高113厘米,宽62厘米的方框,内刻隶书体“象石”二字。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有一个平面浅浮雕象奴,高92厘米,头带“T”字型发髻,双脚带有脚铃,右手持一铁钩。石象足下雕有仰瓣莲花。
5、龙洞石刻,位于孔望山龙洞庵两侧“龙洞”的内外石壁上。题刻20多处,年代宋至清,大字近3尺,小字寸余。龙洞石刻中,以明代石刻最为丰富。有明代淮海安府知府陈文烛写的《孔望山铭》。有明代嘉庆时期海州知州王同的榜书题刻“归云飞鸟”,还有明邵瑞良的“归云洞”题刻。明代林廷玉的诗刻:“看龙洞偶成,幻化成溟蒙,丹崖一洞空。地灵呼即应,应是讶相逢。”还有明刻中的王同六言诗刻,最具代表性,诗曰:“龙洞良宵月照,黄花满地秋香,此时此会文彦,一殇一咏情长。矗矗山岩曲抱,潺潺朐海东流。明朝分袂城市,琴尊回忆绸缪。”字体严谨,风格古拙,笔力遒劲,风格犹如宋篆,而且写景抒情,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6、东海庙遗址及东海庙碑,位于孔望山西南端,碑的内容为东海相桓君修缮东海庙的缘起、经过及“尊灵祗、敬鬼神”的宗旨。碑背有一行17字:“阙者,秦始皇所立,为之秦东门阙,事在史记。”
海州区景观
1、桃花涧,是锦屏山最大最长的一条山涧,全长4.4公里,发源于马耳峰,“两岸桃花夹古津”的美景重现人间。桃花涧两侧象形石很多,形态各异,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称之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涧景区奇石之首。向桃花涧南侧的崖头上看,整个山头像一个猿人的头部,而且五官相当清楚,这处景点叫做“猿人啸峡”。“猿人啸峡”的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观音,称之为“观音说法”。它的对面有一处古祭台,祭台中间供奉的是石祖,又叫“泰山石敢当”,当地人称之为“石干大”。在桃花涧景区既有石祖崇拜,,又有石母崇拜,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在桃花涧的入口处,一股清泉顺石而下,这儿叫做“石门流水”,这里有青峰、怪石、古潭、流水、苍松,也是桃花涧里最精彩的一段。到了石门口的观景平台上,可看的东西很多。对面山崖上叫“仙人晒靴”,涧南的山崖有“母子情深”。
海州区景观
2、将军崖岩画,又被誉为“东方天书”。该岩画位于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因崖壁上原有人、马的图象而得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国发(1988)5号文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画共分三组,分布在崖下一块混石岩构成的覆钵状山体上。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岩画的线条宽浅不一,断面呈“V”形,面壁光滑,应是以石器凿磨而成。岩画所处的位置海拔高度为20米。
考古还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甚至远在1万至2万年前,将军崖这一带依山傍海,气候温暖温润,适宜于原始农业和渔猎经济的发展。2005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在将军崖南侧就发现了很多1万年前人类使用过的石器。这表明,早在万年以前,这一带就生活着上古时代的东夷先民。岩画的内容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对农作物、天体星象、鸟兽的崇拜和依附意识,是当时生产生活图景的一幅真实写照。
3、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桃花涧的两岸,磷矿家属楼的后侧,坡积厚约两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含有小石叶工艺的遗址。这片遗址的时代为旧石器晚期,花文化类型上属于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万年,甚至更遥远。经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打制石器,其中包括船形石核,漏斗状石核,石片刮削器等。
4、女阴石刻遗存,也叫石母、始母石。在将军崖的下面,站在这个位置,如果朝东望和朝西望,就会发现这两两边的山头很像两只石狮,中间一块巨石就是绣球,民间称为“双狮抱球”。女阴石就到这两个狮子中间的山坡上,经专家初步分析,这很可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女阴石刻,它与赣榆徐福村和锦屏山桃花涧里发现的“石祖”,也就是“男阴”崇拜,同样是人类生命和生殖崇拜的产物。
获得荣誉
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 · 国家卫生健康委[引用日期2021-01-29]
[2]
连云港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 · 连云港市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5-22]
[3]
【“两会”特别报道】海州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 澎湃新闻+连云港市海州区法院[引用日期2022-01-15]
[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地名介绍 · 博雅地图[引用日期2022-02-18]
[5]
2021年海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海州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15]
相关合集
连云港下辖区
共3个词条302阅读
海州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区
连云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辖区
赣榆区
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
查看更多
连云港下辖有区县
共6个词条429阅读
海州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区
连云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辖区
赣榆区
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2428次播放01:02
江苏海州宣传片(一分钟让你爱上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