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6-14
小编整理: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历时210年,共经历12位皇帝。该朝代继承了秦朝的一些制度,但在初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西汉的建立始于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初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秦朝末时期,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初都洛阳,后迁长安。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汉太宗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劝课农桑,减省租赋的政策。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景帝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户口有所增长。汉太宗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并称为“文景之治”。汉世宗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自汉世宗之后,皆以外戚辅政。汉昭帝即位后,霍光辅政。汉中宗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汉高宗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国号
历史
休养生息
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执行了六七十年。取得“海内殷富,国力充实”的成就。班固曾言:“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大臣不满吕氏干政,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并迎立刘恒即位,是为汉太宗。刘恒即位后减免赋役、主张宽刑,其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沿袭,文景二帝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此期间国力显著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公元前167年七月,汉太宗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六月,汉景帝“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的定制。文景时还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停止郡国岁贡,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这些措施的施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粮价也大大降低,“谷至石数十钱”。
汉文帝像
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世宗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经过文景之治的治理,西汉国势蒸蒸日上,为大规模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莽篡汉
西汉疆域
切中时弊的建议无法实施,荒诞、迷信的理论蔓延起来。汉统宗时,齐人甘忠宣扬汉代将终,应当改朝换代,甘忠以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下狱病死。甘忠的弟子夏贺良又提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理论,他对汉哀帝说:成帝不应天命,所以绝嗣。现陛下久病不起,灾异屡现,正是上天对世人的警告。为了延年益寿,生育子女,杜绝洪水灾异,应当更改年号。
疆域
领土范围
各版西汉疆域图
政治
三公九卿
参见:三公九卿
汉承秦制,“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到了汉惠宗、吕后时期分为左右丞相,汉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其职权大抵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宰相的具体权力分为五个方面:选官权、督察百官并有一定的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
汉世宗时期,出于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目的,设立内朝逐步对相权进行削弱,并通过频繁更换宰相以及以细事诛杀宰相来加强皇权、树立自身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内朝的设立在完成上述目的之后,在汉世宗统治期间对外战争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内朝作为一项制度其自身的就不是完善与成熟的。
选官制度
参见:察举制、征召
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军功地主到武帝时已经没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赀选”,难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因此,汉世宗即位后,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在除沿用上述制度外,颁行了一套新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太宗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世宗时,开始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使察举制逐步完善。
“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能力而又不肯出仕的人,由汉世宗召见,确有才能,授予官职。与此同时相配合的还有“公车上书”之制,天下吏民上书言事,如有可取者,即以其所长,授以官职。
军事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西汉前期是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来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
•期门军和羽林骑
侍从军有三支,就是期门、羽林和林孤儿。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汉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之意。羽林孤儿是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养在羽林官署,教习战射,而有此称号。
•八校尉
禁卫军是于元鼎六年 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因称“八校尉”。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
•地方
汉武帝时期强化了军队,增设楼船(水军)等军种。军队的加强,使中央集权有了更坚强的支柱。同时也加强了对外和对内镇压的力量。
经济
农业
•牛耕普遍,铁农具推广
西汉时牛耕更加普遍,在黄河流域逐渐盛行起来,也存在用马耕地的现象。铁制农具的制作与使用比较广泛,在汉武帝时期,冶铁业归国家垄断,铁器的推广更为迅速。不但中原地区普遍使用铁器,而且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铁制农具的种类也增多了。仅铁犁中,就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还有大型的犁铧。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特别是在山东安丘、河南中牟和陕西西安、咸阳等地都发现有铁犁壁。犁壁的发明是耕犁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发展。没有犁壁就起不到碎土、松土、起垅作亩的作用。
•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
西汉的水利事业比战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突出的是治理黄河和关中等地兴修了一些较大的水利工程。汉初,黄河屡次决堤。前132年,黄河又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泛滥成灾,遍及16郡。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经过这次治理,黄河在八十年间没有发生大灾。治理黄河是西汉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
汉武帝时在关中开凿了几条较大的灌溉渠。公元前129年,为了转输由关东西运的漕粮,在徐伯的领导下,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漕渠。漕渠在渭河南岸,东注入黄河,长达一百多公里。修成后,不仅使这一段的漕运时间缩短一半,而且使沿渠两岸万余顷地受益。
与此同时,又修龙首渠。这条渠是从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于是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公元前111年,在郑国渠上游修了六条辅助的小渠,称六辅渠。前95年,从仲山口引泾河至栎阳,这就是白渠。全渠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4500余顷,水中泥土又可肥田。此外,又在东泰山下引汶水灌溉农田,在甘肃境内引黄河水灌田,在安徽境内引淮水灌溉,等等。
手工业
•冶铁业
汉代武器
战国时期冶铁业一般只能冶铸农具和少数手工工具,锻制兵器还比较少。到了西汉,不仅能生产铁制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如灯、釜、炉、剪等都已在西汉中期的遗址中发现。
•丝织业
汉服--素纱禅衣
汉服服饰--曲裾
西汉时不仅有纺纱的工具,而且出现了织布机。秦汉之际,斜织机在南北方地区已经比较普遍,在农村广泛地采用了脚踏提综的织机。同时还有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提花机,提花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汉锦是汉代织物水平的代表,是多彩织物。经对丝织品的化学分析,知道是用茜草素和蓝靛作染料,可染成绿、红等色。这比战国时的染色工艺提高了一步。
•工艺水平
汉代青铜器
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发掘出大量的精美的器物。例如出土的“长信宫灯”,制成一个宫女双手执灯的形象,十分生动,设计更为精巧,可以拆卸,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随意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宫女头部可以拆卸,体内空虚,右臂与烟道相通;通过烟道而来的蜡炬的烟被容纳于体内,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墓中还有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由2000多块玉片和黄金制成的丝缕编缀而成,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美。
【汉代青铜器图册来源】
西汉部分青铜器和玉器 | ||
长信宫灯 | 西汉五铢 | |
西汉青铜器 | 铜镜& |
•漆器业
西汉的漆器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蜀郡(今成都)和广汉等地设置工官监造漆器。当时上层之家都使用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漆器的种类很多,有耳杯、盘、壶、盒、盆、勺、枕、奁、屏风等。大多色彩鲜艳,光泽照人,精致美观,特别是漆器上的彩绘,技巧更高,画法潇洒生动,奔放有力,线条干净流利。
商业
•“交通王侯”
汉初,虽然曾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作官为吏,但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山泽禁令的放弛,给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当时的富商大贾“周流天下”,非常活跃,甚至富比天子,“交通王侯”,形成有影响的势力。
西汉时商业经营的范围很广,据《史记》所载,当时市场中陈列着粮食、盐、油、酱、果类、菜类、牛、马、羊、布、帛、皮革、水产等几十种商品。
•收回铸币权
五铢钱
•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国家仅设官收税。汉武帝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建议,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或用具。盐铁官营后,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汉武帝在实行盐铁官营的同时,推行了均输平准政策。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原先汉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难,“或不偿其费”。而且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于是由大农令统一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由大农令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做为官家资本经营官营商业。“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并获取收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算缗和告缗
为了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力量,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汉武帝于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和告缗的命令。
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四千钱,抽一算;不是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车,则征收二算;船五丈以上者,每只船抽税一算。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鼓励知情者揭发,叫做“告缗”。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告发者奖给被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令一行,各地争相告缗。在杨可主管告缗事务时,告缗之风,遍及全国。
上述各项措施的实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解决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力量。但却对商品经济产生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城市
当时西汉最大的都市是京师长安。据考古发掘,长安城周围长22600多米,相当汉代六十多里长,超过古代罗马城三倍以上。城垣每面有三个城门,可容四辆大车并行。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八街(纵街)九陌(横街)之称。街道三道并列,与城门的三个门道相连接,其中中央大道特别宽大,是皇帝专用的“驰道”。全城中部和南部几乎全是宫殿区,占全城三分之二。城西北角的东、西九市,是商业活动区。长安商业很繁华,在九个市场之内,聚集着各种大小商店,出卖各地的货物。同类商店又集中在一处,成为许多市,如酒市、牛市、马市、羊市等。这些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东、西九市不仅是商业区,而且也是手工业区,如市内便有官府手工业作坊。城内北边一部分是居民区,占全城的十分之一左右。据记载,西汉末长安人口有24万之多。除长安之外,洛阳、临淄、邯郸、宛(南阳)、成都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洛阳水陆交通方便。临淄丝织业发达,人口密集,是齐鲁的中心。邯郸是黄河以北的商业中心。宛是南北交通要道,冶铁业很发达。成都的手工业,特别是蜀锦,驰名全国。西汉的城市,不仅在中原地区星罗棋布,就是在南方地区也有很大的发展。如江陵(湖北江陵)、吴(江苏苏州)、番禺(广州)等,或为一方都会,或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文化
参见:汉朝文化
宗教
西汉时期宗教本意在于强化君权,但在方士的影响下,汉武帝时期的宗教大典其功能在于追求一己成仙。经过儒生的不断努力,通过改变祭祀地点、仪式与主神等方式,才在西汉末期使国家宗教政治伦理化,并恢复了其世俗性功能,从此,封建王朝的国家宗教才成为维护统治为主要目的的宗教工具。
艺术
•绘画
西汉时期的美术起点是战国时代美术的水平,生活是直接描写的对象,开始逐步发展写实的风格,而这也是古代美术发展的新的起点。艺术的认识生活的作用,在范围上和方法上,都因汉代美术的发展而进入新的阶段。
西汉美术题材的多方面性,说明西汉美术的百科全书的性质。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哲学等社会思想意识的内容,美术家都企图用造型的方法加以表现。相对于这一时代的历史水平,西汉美术的题材是广泛地来自社会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的。
•雕刻
西汉长安城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富有艺术装饰趣味的砖瓦残片,可作有力的证明。又从文献记载中,也表明西汉时造像雕塑已有多方面的发展从长安城遗址中不断出土的富有艺术装饰趣味的砖瓦残片,可作有力的证明。又从文献记载中,也表明西汉时造像雕塑已有多方面的发展。
杜甫《秋兴》诗有“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即是咏此类石雕的。所有这些宫苑造像,除牛郎、织女石像现尚残存外,其它已不可见。如今能见到的西汉雕塑,主要的是霍去病墓前遗留的一组巨型石雕和近年出土的陶俑。
•乐舞
汉代人们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通过歌舞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汉代歌舞盛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汉画像石、汉俑中的图像就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器乐的合奏与伴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民间音乐文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歌、舞、百戏共同构成的宏大场面中,器乐演奏为更好地表现乐舞百戏,烘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陶俑和汉画像石中主要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如埙、排箫、笙、笛等;弦乐器,如琴、瑟、箜篌等;打击乐器,如建鼓、鼗鼓、筑、节等。
•角抵
民族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远征西域大宛,收服两越,通西南夷,东灭朝鲜,后来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正是从西汉开始,奠定了中华的版图疆域。
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在冒顿的带领下首次统一漠北草原,国力强盛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匈奴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征丁零、坚昆等部(约在今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南灭楼烦、白羊(约今内蒙古南部),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骑兵三十余万,势力十分强大。
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示意图
匈奴经常侵扰西汉的北边地区。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刘邦闻讯,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后来用陈平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脱险。史称“平城之围”。
•“和亲”与“实边”
汉初,由于经济急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刘邦只好采取“和亲”的办法,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还送去大批的丝绸、粮食、酒等。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阻挡匈奴的掠夺。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骑兵十四万攻杀北地郡(郡治在固原附近)郡尉,前锋到了雍(陕西凤翔)和甘泉(陕西淳化),火烧回中宫。八年后,匈奴又从云中(内蒙古托克托旗)、上郡(陕西榆林南鱼柯堡附近)两郡各侵入三万骑,长安城警报频传。
文、景时期,虽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也作了些防备工作。如汉文帝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移民“实边”。还大力提倡养马,准备对匈奴进行反击。
•反击匈奴
第一次战役发生在元朔二年(前127年)。这一年匈奴侵入上谷、渔阳(北京密云县)。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兵出云中,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发起突然袭击,匈奴白羊王逃走。西汉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西汉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内蒙古杭锦旗)和五原郡(内蒙古五原)。
•霍去病西征
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同年,匈奴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历史上称“河西四郡”。从此打开了汉通西域的道路。
•漠北决战
元狩四年。为了彻底击溃匈奴,汉武帝召集诸将商议,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同年,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十万骑兵,分东西两路进军。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错误判断,西汉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卫青率领的西路军,从定襄,越沙漠,北进千余里,对匈奴单于大军进行包围。经过激战,匈奴单于率数百骑突围远逃,其主力全部被歼,汉军直追至赵信城。霍去病的东路军从代郡出兵,深入二千余里,跨过大沙漠,击败匈奴左贤王。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无力大举南下。
•“单于和亲”
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制止了匈奴残暴掠夺,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北部边境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随着匈奴军事力量的削弱,匈奴和其他被奴役的各族人民反抗匈奴斗争也日益强烈,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汉昭帝时,发生了五单于争立事件,接着分裂为南北两部。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的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后被西汉所杀。
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北道诸国有龟兹(新疆库车)、疏勒、焉耆(新疆焉耆)、车师(新疆吐鲁番)等较大的国家。南道诸国有莎车(新疆莎车)、于阗(新疆和田)、楼兰(新疆罗布泊西)等国。公元前2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服了西域,设官征税,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
西汉建西域都护府,开始了统治。
公元前119年,汉进军漠北,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阿尔泰山以南各国的人力、物力,和汉朝对抗。因此,彻底割去匈奴右臂的问题,便被提到日程上来。同年,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多随员,携带大批金币丝帛以及牛羊向西域进发。张骞到达乌孙后,原定目的虽未达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元鼎二年 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身毒、奄蔡、条支、犁轩(附属罗马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自此,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打开西南之路
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武帝命赵破奴率军进攻楼兰、车师,并在酒泉至玉门关一带设立亭障,作为供应粮草的驿站和防守的哨所。太初元年 汉武帝派李广利出征大宛,击败大宛后,西域的交通更加通顺。西汉又在楼兰、渠犁、轮台等地设校尉管理屯田,这是汉在西域最早设置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为后来设西域都护创造了条件。
东胡
•乌桓、鲜卑
乌桓和鲜卑是东胡族的分支。西汉初,东胡被匈奴打败,其中一支退居乌丸山以自保,遂称乌桓。乌桓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以畜牧业为主,随水草迁徙。汉武帝时,霍去病打败匈奴,乌桓人请求内属,于是迁入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塞外,西汉设护乌桓校尉进行管理。鲜卑也是东胡的一支。西汉初,被匈奴打败后,逃至鲜卑山,因此得名。鲜卑与乌桓为邻,其社会风俗、习惯、语言均与乌桓相似。
外交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犁轩及诸旁国。开拓了链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今天的埃及亚利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国家。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汉文化的影响。
朝鲜
朝鲜半岛
越南
自古以来,中国和越南在经济文化上就有着密切联系。战国末期,越南北部已有瓯骆国。秦统一后,进军南越时,曾侵及瓯骆国。秦汉之际,赵佗占据南海、桂林等郡称王自立,灭瓯骆国,并通过瓯骆的骆侯、骆将和蒲政进行统治。汉武帝灭赵氏政权后,在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沿用赵氏统治方式。
印度
在中国古代,印度被称为“身毒”或“天竺”。早在前2世纪,中国和印度就有经济往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曾看到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经询问得知是从身毒国贩运去的。后来,张骞的副使也到过身毒。西汉晚期,印度的佛教通过西域也传入中国内地。
缅甸
东南亚
西汉时,也与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以及东亚的日本等国有了友好往来关系。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余国派遣使者和汉朝交往。这是中日两国使节往来的最早记录。汉对外的水路交通 秦汉时期,中国到东南亚各国的通道,除陆路经由中亚、缅甸外,还有海道。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船舶从合浦郡的徐闻县出发,行五个月可到都元国,又继续航行四个月,抵邑卢没国,再航行二十余日到谌离国,然后弃舟步行十余日到夫甘都卢国。从此处再乘船航行,最后抵达黄支国。回程从黄支国起程,先到南边的已程不国,从此继续航行,经过八个月抵中途的皮宗。过皮宗后转向东北航行回国。西汉的官营海外贸易,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私营的海外贸易则早已存在,并不断发展。
丝绸之路
西汉末年时,通过新疆的中西陆路交通有南北两条大道:南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车师前王庭、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这两条大路成为当时中西交流的两大动脉。那时,中国的丝织品在当时国际上享有盛誉,通过这两条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也被称为"丝绸之路"。
帝王世系
西汉皇帝列表 | ||||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年号 | 在位时间 |
追尊先祖 | ||||
刘煓 | ||||
恭皇帝 | 刘康 | |||
西汉时期(前202年-8年) |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制度的变革与汉武盛世的造就 · 河北学刊[引用日期2012-10-28]
[2]
刘邦 · 讲历史[引用日期2013-05-22]
[3]
刘彻 · 讲历史[引用日期2013-05-22]
[4]
秦汉(14)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13-05-18]
[5]
王莽 · 讲历史[引用日期2013-05-22]
展开
相关合集
中国历代重建与残存政权
共24个词条8316阅读
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东周
中国历史朝代
西汉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查看更多
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
共13个词条4533阅读
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秦朝
中国历史朝代
西汉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共27个词条2.3w阅读
夏朝
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东周
中国历史朝代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独家
898次播放01:18
由刘邦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
简介
41万次播放24:45
中国古代极具传奇色彩的战争: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
163次播放01:44
古代选拔人才靠什么?
选官制度
554次播放02:04
汉朝的“休养生息”的国策背后,是法律的“儒”化
法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