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民主共和制)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8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民主共和制
地理环境
在阿拉伯半岛西南端,滨临红海,与沙特阿拉伯、民主也门为邻,扼地中海与印度洋交通要冲。面积19.5万平方公里。人口725.1万(1987),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国土西部为红海沿岸平原,约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一,炎热干旱;内陆为阿拉伯半岛地势最高、雨量最多的山区,农牧业较发达,古代号称“幸福的阿拉伯国家”,其中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为半岛最高峰。
全境大部分为山地和高原,是阿拉伯半岛最高部分。地形大体可分3带:①西部红海沿岸为狭窄的滨海平原,称“蒂哈麦”,海拔不超过200米。②中部山地是阿拉伯半岛西岸塞拉特山的南延,西坡陡峻,靠近平原形成陡崖;东坡缓斜,受地壳强烈垂直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多地垒和地堑。海拔2000~3000米,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为阿拉伯半岛最高峰。熔岩分布较普遍,经长期强烈侵蚀切割,地表崎岖不平,风化的熔岩则成为肥沃土壤。③东部是一片平坦高原,一直伸向沙漠。为绿洲散布的草原和沙漠区,平均海拔1600米,靠近山地边缘有险峻的火山锥。
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沿海平原炎热干旱,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7月超过30℃,最高气温达45℃以上,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在干热多沙的平原上,生长着仙人掌、阿拉伯胶树等沙漠植物以及各种牧草,绿洲上丛生棕榈和椰枣树。中南部山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6月气温28℃左右,1月下降到5℃以下,较高山峰出现霜雪。夏季从海上吹来潮湿空气至山地形成地形雨,迎风坡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为阿拉伯半岛降水最多地区。每年3月受地中海气流影响也有少量降雨。植物繁茂,多常绿灌木;谷底有牧草,为全国农牧业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东部高原大陆性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并向东逐渐减少。
境内多季节性河流,雨季时洪水涨满河床,并带来大量肥沃淤泥。冬季河床干涸,成为骆驼商队的大路。涸河边缘和山麓有丰富的地下水,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山地西坡多短小河川,上游河谷两岸是宽广的侵蚀盆地,为重要耕作区;中、下游穿过山地,切割严重,形成深邃峡谷。因水量不足,河流常消失在平原上。山地东坡河流较长,河床宽浅,最后在沙漠中消失。
全国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2.7人,分布不均,中部山地人口稠密,东部高原人烟稀少。农村人口占总人口90%。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海拔2000米左右、气候适宜的山地区。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有少数索马里人和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什叶派。阿拉伯语为国语。侨居国外人口近140万,大都在产油国家谋生。
3400多年前,闪米特人即生息于此。从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25年,先后建立3个王国。对外贸易活跃,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和1849年曾两度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8年宣布独立,称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1962年推翻封建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奥斯曼帝国崩溃后,北也门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MutawakkiliteKingdomOfYemen。1962年9月27日,受联合阿拉伯共和国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革命者废黜了新加冕的国王Muhammadal-Badr,控制了萨那,建立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这次政变标志着北也门内战的开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军队有联合阿拉伯共和国援助,沙特阿拉伯和约旦支持Badr的保皇军队,反对新成立的共和国。冲突周期性地持续到1967年埃及军队撤走。到1968年,保皇党包围萨那后,大多数反动派领袖达成和解;沙特阿拉伯在1970年承认该共和国。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也门共和国。
历史沿革
在公元七世纪时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年起属奥斯曼帝国。1733年独立。十九世纪中又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918年宣布独立,名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国徽
由于共和国成立后,未有效清除巴德尔残余势力,这次政变即标志着北也门内战的开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军队有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埃及)援助,沙特阿拉伯和约旦支持巴德尔的保皇军队,反对新成立的共和国。共和国派比较得人心占据着北也门大部,王室派只占据北也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的北部山区。1963年,埃及派出了4万大军,1966年后增至6万(另传说8万),支持共和国派。冲突周期性地持续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埃及军队撤走。到1968年,保皇党包围萨那后,交战双方领袖达成和解;沙特阿拉伯遂在1970年承认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内战就此结束。
北也门的政治一方面带有部落斗争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有一批有识之士渴望加强中央政权,以加速国家的发展,实现现代化。1972年,两个也门爆发短暂军事冲突,后在众多阿拉伯国家调停,并签订了与南也门统一协定之后,全国以埃里亚尼主席为代表的主张对南也门实行温和政策一方,和以总理哈吉里为代表的强烈反对南也门马克思主义领导人的另一方爆发了冲突。后者得到各部落和北也门议会议长阿赫马尔长老的支持。危机的结果是1974年军人上台,由军官组成最高指挥委员会行使权力,废除了宪法,解散了议会,禁止政党活动。
新领导人为了在强大而富有的邻国沙特阿拉伯面前巩固自己的独立,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与南也门重新对话,多方争取外援。但是,1977年哈姆迪总统遇刺终止了这项雄心勃勃的政策。
1978年2月,继任总统加什米总统组成了新的议会,议会中部落首领和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占多数。同年6月24日,加什米总统也遭暗杀。萨那指控南也门总统鲁巴伊是暗杀阴谋的幕后策划人。这一事件以及对南也门的指控,致使南也门统治阶层发生分歧。两国关系再度紧张,边界事端时有发生,直至1979年2月斗争公开化,双方七年后再次大规模交火。这一斗争一直延续到北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和南也门主席阿卜杜勒·法塔赫·伊斯梅尔在科威特会晤,达成一致意见,重新执行旨在通过各种步骤恢复两国统一的1972年协定。
1980年代,北也门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在为北也门人民奠定民主基础方面实现了稳步的跃进。国家依靠对话作为统治手段和施政方法。积极的对话在生活诸领域的建设中起着作用,使北也门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进步:马里卜省建成了第一座炼油厂,日处理原油10000桶,满足了北也门需求量的20%。重建位于马里卜省的历史上著名的马里卜大坝,使农田灌溉面积从1970年的2201公顷增加到1985年的6520公顷,这是北也门实现粮食自给的重大步骤。1986年,国家为扎马尔省遭受地震灾害的人民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如学校、医院、清真寺,还分配给他们住房。建立了萨那大学和多所院校、医院、健康中心、电站;铺设了现代化的公路交通网;还确定了一批振兴农业、工业、其它服务行业的发展项目。
1990年,由于苏联停止经济援助,南也门出现财政危机,国库枯竭,遂南也门主动提出尽快统一也门的建议。同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合并,成立也门共和国。
外交
•在两伊战争问题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元首、政府和人民强调,坚定地站在为保卫伊拉克的荣誉和阿拉伯民族的荣誉而进行正义战争的伊拉克一方。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强调黎巴嫩的阿拉伯属性、以及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在不结盟运动中,北也门强调支持并坚决遵循这一运动的宗旨,坚决奉行运动原则相一致,建立在平等公正、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自主的政策。
经济
居民大部从事农牧业,耕地占全国面积5%,其他地区遍布牧场。农牧产品大都自给有余,咖啡、皮毛与卡特(又称叶霜红,一种麻醉品)主要供出口,还产小米、玉米、高粱、小麦、大麦、芝麻、烟草、豆类等;沿海特产椰枣、热带水果、棉花、食盐、鱼类。有铁、铜蕴藏。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8.3%(1980年)。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额90%。全国劳动力73%从事农牧业。可耕地面积约500万公顷。已耕地约150万公顷。有大片牧场。除旱作外,大量引用地下水发展灌溉农业,修建水库,扩大耕地。60%以上耕地在山区,沿海地带占30%左右。山区耕地分布在平坦的谷底和土层深厚的坡地。沿海低地和东部高原的耕地分布在地下水充足的绿洲上。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类、小麦、大麦、玉米等,主产在中部山地和东部高原。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棉花、卡特(又称阿拉伯茶树或叶霜红)、烟草、芝麻、甘蔗等。除咖啡和卡特种植在山地和高原外,其他都种植在灌溉平原上。咖啡品质好,为世界名贵品种,是传统出口作物。卡特是一种灌木,含麻醉剂和兴奋剂,当地人民爱喜咀嚼其叶子,也向邻国出口。优质棉花是70年代新发展的作物,种在沿海灌溉地区,除提供国内纺织原料外,并供出口。沿海平原还有椰枣、热带水果等,部分可供出口。内地高原和沿海部分地区是主要畜牧区,有绵羊、山羊、骆驼、驴和马等。皮革、皮毛是重要出口品。
独立后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现代工业。建有纺织、轧花、榨油、面粉、蔬菜加工、水果罐头、水泥、电力等工厂。红海沿岸有岩盐开采。东部高原上的马里卜-焦夫盆地生产石油,第一个炼油厂已于1986年建成投产。其他矿藏有煤、铜、铁、金、宝石、硫磺等。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制造金、银和宝石手饰。
对外贸易颇盛,主要贸易国有沙特阿拉伯、日本、法国等。进口粮食、运输工具、机械、轻工业品和食品等,出口棉花、咖啡、皮张、岩盐等。
参考资料
[1]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