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的细菌)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革兰氏阳性菌
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的细菌
简介
细胞形态和结构
1.细胞壁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主要是抓住了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在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上的不同,具体比较见下表:
总的说来,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导致了染料吸收的差异,也导致了很多生理特性的不同。
2.非细胞壁结构
性质 | 革兰氏阳性细菌 | 革兰氏阴性细菌 | ||
内壁层 | ||||
结构 | 厚度(nm) | 20~80 | 2~3 | 8 |
层次 | 单层 | 多层 | ||
肽聚糖关系 | 多层,75%亚单位交联,网络紧密坚固 | 单层,30%亚单位交联,网络较疏松 | ||
与细胞膜关系 | 不紧密 | 紧密 |
展开表格
在非细胞壁结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芽孢和鞭毛与性菌毛的不同上。
芽孢是某些细菌菌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细胞质和核质的浓缩凝集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没有会形成芽孢的菌种,而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
常见的阳性菌
结构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约20~80n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干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分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G+菌细胞壁示意图
原理学说
革兰氏染色原理目前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和渗透学说。
等电点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低,加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致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渗透学说
乙醇使阳性菌所含粘肽多糖脱水而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呈紫色。阴性菌含粘肽少,细胞壁变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的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