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大霉素(药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庆大霉素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药物
庆大霉素(Gentamicin)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某些吲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奈瑟菌、某些无色素沙雷杆菌和志贺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敏感;链球菌对本品耐药;厌氧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亦对本品耐药。近年来,由于本品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和沙雷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对本品的耐药率甚高。庆大霉素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配置。中国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果之一。它开始研制于1967年,成功鉴定在1969年底,取名“庆大霉素”,意指庆祝“九大”以及庆祝工人阶级的伟大。庆大霉素[Gentamicin,正泰霉素(gentamycin)]系从放线菌科单孢子属发酵培养液中提得,系碱性化合物,是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庆大霉素 |
外文名 | gentamicin |
别名 | 正泰霉素 宝乐 |
分子式 | C60H123N15O21 |
分子量 | 1390.71000 |
展开
化合物简介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透明琥珀色液体
密度:1.3g/cm
沸点:669.4ºCat760mmHg
闪点:358.6ºC
蒸汽压:8.85E-21mmHgat25°C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3004909090
中国海关编码:3004909090
发现历史
王岳,乳名钟五,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1915年8月出生于上渡通明巷。上世经商,开王大盛烟铺,有200多年历史。其父蔼庐,清末秀才,以文章、书法闻名,是福州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光复后担任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王岳幼承父教,秉性刚直,待人诚恳,勤学好问,勇于进取,十二岁(1927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29年转入福州三一中学,学习刻苦,名列前茅。
1933年王岳高中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3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继续留校攻读化学研究生兼任助教。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华北,北平沦陷,他被迫辗转于昆明。1939年8月,他到昆明的清华大学植物生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翌年3月,聘为成都华西大学讲师,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1941年8月,他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荐引,赴美国新泽西州的洛格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著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抗生素研究先驱、链霉素和新霉素的发现者瓦格斯曼教授的指导下,他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完成全部研究课题,194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微生物博士学位,获得SIGMX学会的金钥匙奖,并受聘为美国默克药厂化学治疗研究所研究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的导理师瓦格斯曼教授很器重他,劝他留在美国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并给他提供优厚的就业和科研条件。但他认为,中国尽管贫穷落后,毕竟是自己的祖国,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返回祖国,为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特别是在1943年9月爆发的全美华侨抗日救国浪潮的推动下,他于1944年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毅然回国。
1944年4月到1948年12月,他受聘为中央卫生实验院技师。1947年,他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过程的一系列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他还发表了介绍各种新抗生素的学术论文,希望能够推广和进行试验,以发展中国的抗生素事业。但是,他的满腔热情得不到当时政府的重视,没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使他感到失望。早在学生时期,他就关心中国农村的卫生事业,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农村粪便的科学处理。后来在教学之余,他常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留学回国后,又继续进行农村卫生和农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在1947年,他首次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气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可是国民党当局对他的研究成果根本不重视,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成了泡影。他感叹自己十年寒窗最终“一事无成”。
1949年1月,他被聘任为福建研究院研究员,3月转任协和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4月,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解放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把抗生素作为战备物资,对中国实行禁运。当时正是世界各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国内却极度缺乏抗生素药品,在这紧要时刻,王岳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为民分忧,立志要填补祖国医药学上的空白。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1953年他在福建师范学院简陋的条件下首创抗生素研究室,开始了筛选抗生素的研究。1954年,受聘兼任中科院菌种保藏委员会研究员、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初创时期,他因陋就简,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医用抗生素作为长远的研究方向。经过努力,终于在1955年从链丝菌中找到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并提取结晶样品,随后在全国第一次抗生素学术会上作了详尽的报告。他的这一发现,为中国找到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随即投入生产。他重视从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项目,努力发展抗菌素研究的新领域。1965年,他在中国首先提出从小单孢菌中寻找新抗生素的研究领域。
1966年,他和助手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到闻名全国的庆大霉素产生菌,并在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大庆时正式投产。据统计,自投产到1985年,全国有40家工厂生产,产量达868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庆大霉素的发现,将中国抗生素研究、生产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医药界做出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身处逆境仍动摇不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他说:“我深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伟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者最信科学”。“三十年来的科研实践证明,科研必须由党来领导,只有按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科学研究,结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进行研究,科研就不会迷失方向”。因此,他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译作,掌握国内外微生物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请他出来工作,他提出了研究微生物新领域的战略设想,并且翻译出版了20多万字的《生物学家的物理化学》一书,受到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1978年,他参加审编的《抗生素生物理化特性》一书和庆大霉素的研究成果都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是年10月11日,他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1979年1月,他当选为民革第五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委,不久,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岳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担任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并兼任福建师范大学和华侨大学教授;当选为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还曾被评为福建省职工劳动模范。
王岳既从事科研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福建微生物研究所不断开创科研新局面。他坚定“科研必须改革才有出路”的信念,经常深入省内外有关工厂,在生产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提出改革意见,签订了30多个技术协作项目。他还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对他们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事业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他治学严谨,重视不断更新知识。在他的认真教诲、精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内科研、教学和建设的骨干。
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的、各单组份的国家标准品。1981年,他在中国首先倡导并组织“干发酵”产出沼气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现已成为中国北方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1982年,他所领导的微生物研究所又从小单孢菌分离到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抗感染的新的氨糖类抗生素,这就是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同时,他还提出开辟酶抑制剂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领域的设想,不久就组织实施。是年,他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参观了美国太空研究中心、科研机构和大学、制药厂等,签订了学术交流、选派研究生的协约,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样品。他还在国际微生物研究中心瓦格斯曼研究所的讲坛上作了自己研究工作情况和成果的报告,使美国的科学家们感到震惊。母校洛格斯大学授予他该校“R”纪念章荣誉。是年他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3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找到当代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的产生菌,后又找到几种胃蛋白酶抑制剂的产生菌,这些新发现,引起全国医药界的强烈反响,大大推动中国器官移植和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开展,把中国抗生素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领域,并产生深远的影响。1955年1月,福建省政协召开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他作为科学技术界委员,出席了会议。1959年和1964年,他被推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1983年10月,他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84年6月,当选为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席。次年11月,出席全省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双先”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就在这一年,发现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认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为自己提出“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座右铭,抓紧时间多做工作。在医院手术后一个多月,他就到研究所听取工作汇报,修改工作总结,制订工作计划,表现了顽强的精神。
1985年,他被民革中央推荐出席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但是在会前,癌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于1985年9月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70岁。
他共发表了60多篇(部)科研论著和译作,主编了《抗生素》一书。他热心协助地方研究与微生物发酵有关的生产问题。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为纪念他对微生物事业的贡献,选编他的67篇论文,出版《王岳教授论文集》。
药物说明
分类
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剂型
1.片剂:20mg,40mg;
2.注射剂:20mg(1ml),40mg(1ml),80mg(1ml);
3.缓释片40mg;
4.颗粒:10mg,40mg;
5.滴眼液:4万U(8ml)。
用药方法
1.(1)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次80~160mg,每天3~4次。(2)肌内注射:①一般剂量:每次80mg(8万单位),每天2~3次,间隔8h;或1~1.7mg/kg,每8小时1次;共7~14天。②单纯性尿路感染:体重低于60mg,每次3mg/kg,每天1次;体重超过60mg者,每次160mg,每天1次;或每次1.5mg/kg,每12小时1次。(3)静脉滴注:剂量同肌内注射;将每次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内缓慢滴入。(4)鞘内或脑室内注射:每次4~8mg,每2~3天1次。将每次剂量(浓度为2g/L)抽入5ml或10ml的无菌针筒内,进行腰椎穿刺术后,先留取脑脊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再将装有庆大霉素的针筒连接腰椎穿刺针,使相当量的脑脊液流入针筒内,边抽边推,然后将针筒内的全部药液于3~5min内缓缓注入,注入时使腰椎穿刺针略向上倾斜,如脑脊液呈脓性而不易流出时,庆大霉素也可用生理盐水注射剂稀释。(5)肾功能不全时剂量:给予首次饱和剂量(1~2mg/kg)后,对肾功能不全者所用维持量可按以下方法调整:①每次剂量不变(1~2mg/kg),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8;②给药间期不变(每8小时给药1次),减少维持剂量;维持量可按下式计算:每次剂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血肌酐(mg/100ml)。③也可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调整用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70~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8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55~70ml,用成人常用量的6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45~5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40~4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35~40ml,用成人常用量的4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30~35ml,用成人常用量的3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5~30ml,用成人常用量的3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20~25ml,用成人常用量的2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5~20ml,用成人常用量的20%;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15ml,用成人常用量的15%;肌酐清除率每分钟<1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6)透析时剂量: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1~1.7mg/kg。
2.儿童:(1)口服给药: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天10~15mg/kg,分3~4次给药。(2)肌内注射:①早产儿或1周以内足月产新生儿:每次2.5mg/kg,每12~24小时1次,共7~14天。②1周以上新生儿或婴儿:每次2.5mg/kg,每12小时1次,共7~14天。③儿童:每次2~2.5mg/kg,每8小时1次,共7~12天。(3)静脉滴注:剂量同肌内注射;将每次剂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内缓慢滴入。(4)鞘内或脑室内注射:3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每次1~2mg,每2~3天1次。(5)透析时剂量: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小儿(3个月以上)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2~2.5mg/kg。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新生儿脓毒血症、败血症。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胆道感染等。
4.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烧伤感感染等。
5.口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结肠手术前准备
8.庆大霉素也可用于治疗利斯特菌病。
注意事项
(1)应监测血药浓度,尤其在新生儿、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庆大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4~10μg/ml。应避免高峰血药浓度持续在12μg/ml以上和谷浓度超过2μg/ml。但外科、妇科、产科或烧伤患者由于个体差异较大,按计算剂量可能低于最小常用量或超过最大常用量。接受庆大霉素鞘内注射者应同时监测脑脊液内药物浓度。
(2)不能测定血药浓度时,应根据测得的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3)给予首次饱和剂量(1~2mg/kg)后,有肾功能不全,前庭功能或听力减退的患者所用维持量应酌减:剂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给药间期不变,每次剂量减少或停用庆大霉素,其维持量可按下式计算:①延长给药间期(小时),每次剂量不变(1~2mg/kg),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8或②减少维持剂量,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剂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血肌酐值(mg/100ml)。由于庆大霉素在体内不代谢,主要经尿排出,因此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可能引起药物积聚达中毒浓度。
(4)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减少肾小管损害。
(6)有抑制呼吸作用,不得静脉推注。对链球菌感染无效。由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使用。
药理作用
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庆大霉素可首先经被动扩散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然后经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不可逆地结合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
1.阻止氨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尤其是妨碍甲硫氨酰tRNA的结合,从而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药代动力学
肌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局部冲洗或局部应用后亦可经身体表面吸收一定量。吸收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其中5~15%再分布到组织中,在肾皮质细胞中积蓄,该品可穿过胎盘。分布容积为0.2~0.25L/kg(0.06~0.63L/kg)。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支气管分泌物、脑脊液、蛛网膜下腔、眼组织以及房水中含药量少。蛋白结合率低或很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后30~60分钟血药浓度达峰值,成人肌注后的血药峰浓度(μg/ml)一般为按体重肌注剂量(mg/kg)的4倍,静滴完毕后可达4~6μg/ml,婴儿单次给药2.5mg/kg后可达3~6μg/ml;发热或大面积烧伤患者,血药浓度可能有所降低。T1/2成人为2~3小时,肾功能衰退者40~50小时。发热、贫血、严重烧伤患者或合用羧苄青霉素的患者T1/2可能缩短;但在妇科、外科及烧伤的不同患者间有很大差异。小儿T1/2为5~l1.5小时,体重轻的T1/2较长。该品在体内不代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尿中浓度可超过100μg/ml,24小时内排出50~93%。新生儿出生3天以内者,给药12小时内排出10%;新生儿出生5~40天者给药12小时内排出40%。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可从血液中清除相当药量,使T1/2显著缩短。
急救
- 庆大霉素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 听力严重减退甚至全部丧失。
- 严重超敏反应。
保存
- 庆大霉素片、颗粒应密闭、干燥处保存;庆大霉素注射液应密闭、在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庆大霉素滴眼液应密封,在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
-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 药物要远离小孩。
不良反应
(1)曾有报道庆大霉素全身应用合并鞘内注射时引起腿部抽搐、皮疹、发热和全身痉挛等。庆大霉素引起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妥布霉素为高。
(2)发生率较多者有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耳毒性)、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食欲减退、极度口渴(肾毒性)、步履不稳、眩晕(耳毒性,影响前庭;肾毒性)。发生率较低者有呼吸困难、嗜睡、极度软弱无力(神经肌肉阻滞或肾毒性)。
(3)停药后如发生听力减退、耳鸣或耳部饱满感,需引起注意。不良反应与卡那霉素进近似,用量小时反应较轻.如用量大,疗程长,偶见肠道菌群紊乱,一旦出现即停药,可恢复正常.可有白细胞减少,听力及肾损害.个别病例口周、面部和四肢皮肤发麻,眩晕,耳鸣.偶有过敏性休克,主要症状为呼吸道阻塞及循环障碍、半数以上病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故有人认为该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可引起罗姆伯格氏症(闭目难立,暗处和洗脸时站不稳)中毒症状。
大剂量用药容易导致水肿
禁忌
1.对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药过敏者;
2.孕妇(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
药物相互作用
参阅硫酸链霉素。该品与青霉素G联合,几乎对所有粪链球菌及其变种如屎链球菌种、坚忍链球菌均具协同作用。该品与竣苄西林足量联合时,对绿脓杆菌的某些敏感菌株具协同作用(但两种药物不可混合在同一输液瓶内应用,因青霉素类可使氨基糖苷类的血药浓度减低)。该品与头孢菌素类合用时肾脏毒性增加的问题,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权威学者认为目前尚无定论,但从临床经验及有关专著均倾向于二者合用可致肾毒性增加,故临床在选用前宜充分权衡利弊、慎重对待。氨基糖苷类药物相互作用:
(1)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联用可加强耳毒性。
右旋糖酐连用增加肾毒性
(3)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可致肾毒性加强。右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的肾毒性。
(4)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种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联合应用可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加强。新斯的明或其他抗胆碱酯酶药均可拮抗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6)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氨基糖苷类的联用而得到加强,如目前公认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和肠球菌感染在应用青霉素的同时可加用链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但对其他细菌是否有增效作用并未肯定,甚至有两种药物联用而致治疗失败的报道,因此,这两类药物的联合必须遵循其适应证不要随意使用。
物质毒性
展开表格
中毒
庆大霉素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药口服吸收差,肌肉、静脉滴注给药吸收迅速而完全,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半衰期为2~3h。临床上常与哌拉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联合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在4~10μg/ml,中毒的血浓度持续>12μg/ml。血药浓度升高易诱发耳毒性。应用中主要对第8对脑神经和肾脏的毒性,3370例临床分析,发生肾毒性的约有4.1%,耳毒性的有2.3%。1d的最大剂量5mg/kg,分2次给予。
临床表现
1.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胃肠道不适,少数出现肝功能改变及引起二重感染。
3.耳毒性表现为头昏、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有时可见眼球震颤,严重者不能行走、卧床不起,可进展到耳聋。
4.本药引起过敏反应少见,偶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偶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过敏性休克。
5.本药偶可使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受抑制而引起呼吸抑制,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和中毒性脑病,如出现精神症状、癫痫样发作。
治疗
庆大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过量或中毒时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治疗尿毒症、癫痫等。
2.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有效清除庆大霉素。
3.出现早期肾脏损害时,及时停药,肾损害大多是可逆的。如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应及时停药,10d左右后患者出现多尿期,肾功能的恢复需要数周至数月。
4.耳毒性症状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能恢复,一般不再进行性加重。
5.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予以相应的处理。
妊娠期和哺乳期
-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宜暂停哺乳。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D级。
合理使用方法
-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庆大霉素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 庆大霉素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专家点评
庆大霉素为小单孢菌产生的多组分混合物,是目前临床用于抗各种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之一,由于庆大霉素应用广泛,我国现已有一定数量的耐药菌株存在。临床多用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
参考资料
[1]
硫酸庆大霉素片(特一)(硫酸庆大霉素片) _说明书_作用_效果_价格_健客网 · 健客网[引用日期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