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2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丙型病毒性肝炎 |
潜伏期 | 2周到6个月,平均40天 |
别名 | 丙肝 丙型肝炎 |
病原学 | 丙型肝炎病毒简称为HCV,在病毒分类上属于正链RNA病毒,早期被认为是造成非A非B病毒型肝炎(non-A, non-B viral hepatitis)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 |
是否传染病 | 是 |
展开
肝炎概述
肝炎定义
-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导致的,以肝脏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
- 丙型病毒性肝炎容易慢性化,即肝炎症状、体征、肝脏功能异常持续超过半年以上。
流行病学
丙型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中国1~59岁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43%,估计约有1000万例HCV感染者。
肝炎分型
根据疾病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
1.血液传播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易感人群
- 任何人群都可能会感染HCV。
- 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感染的风险升高。
- 反复、大量输注血液和血制品者;
- 接受可能HCV感染者器官的器官移植者;
- 吸毒人员;
- 血液透析的人;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 多性伴者等。
发病机制
HCV感染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主要包括免疫和病毒直接损伤两种,而且还可能会受到病毒、宿主等多种因素影响。
- HCV感染肝细胞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清除被感染的肝细胞。这个过程会涉及细胞和一些细胞因子,可能会对正常的肝细胞造成损害。
- 另外,HCV在肝细胞内的产物也可能会直接伤害肝细胞。
症状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为2~26周,平均50天。输血后的潜伏期为7~33天,平均19天。
主要症状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并发症
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 肝硬化:腹部不适、乏力、食欲不好、消化不良、营养不良、黄疸等。
- 肝衰竭:虚弱、乏力、体重下降;食欲极度减退、厌油、上腹部闷胀不适;巩膜(眼白)、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深;皮肤紫癜或瘀斑、自发性齿龈出血、鼻出血;发热等。
- 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消化性溃疡和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肝性脑病:常出现脑功能异常,如格改变、智力下降、行为失常。还可出现运动和反射异常,如肌肉阵挛、反射亢进。
- 肝肾综合征:可出现黄疸、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表现。
- 急性肾损伤:少尿,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可影响到其它系统,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躁动等。
肝炎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如果出现乏力、食欲缺乏、厌油、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者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 有什么不舒服?
-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 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减轻或者加重?
- 有没有输过血或接触过血液?
- 有没有接受过内镜等医疗操作,或者进行过文身、与别人共用牙刷等?
- 有没有接触过患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家里有没有人得丙型病毒性肝炎?
- 是否做过检查和治疗?有没有药物过敏?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 得了什么病?
- 检查什么时候可以出结果?
- 需要治疗多久?
- 需要复查吗?
肝炎诊断
病史
- 可能会有输血、文身、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卫生用品的经历。
- 可能曾与HCV感染者密切接触。
临床表现
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乏力、发热、黄疸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 确诊主要依靠HCV抗体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 了解肝脏损伤的程度和原因,还需要进行血生化等检查。
- 如果HCV检测阳性,需要进一步基因分型,以指导治疗。
血生化检查
- 血生化检查需要空腹抽静脉血,因此一般在检查前一天晚饭后需要禁食,检查前不要饮水、做剧烈运动等。
HCV抗体检测
HCVRNA检测
- HCVRNA检测可以确认是否现在存在感染,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检查。
- 感染后1~3周就可以有阳性结果。
HCV基因检测
- 包括基因分型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对所有基因型都有效,如果使用基因型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先检测病毒基因型。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 肝脏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腹部超声。
- 优点是操作简单,检查方便,没有创伤,结果直观;缺点是容易受到设备、身体位置、操作者技术和经验等限制。
- 腹部超声可以判断肝、脾的大小和形态,肝脏内重要血管情况,以及有没有占位性病变。
CT
- CT是一项放射性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形态,了解有无肝硬化、占位性病变等。
- 如果发现占位性病变,还能大致判断其良、恶性。
磁共振成像(MRI)
- 磁共振成像没有放射性,而且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肝脏组织结构变化。
其他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取肝脏组织进行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 可以了解肝脏炎症等变化情况,并且可以帮助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区别。
瞬时弹性成像
- 瞬时弹性成像以超声检查为基础,是一种无创检查,方便、快捷,能多次重复检查。
- 检查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区分轻度肝纤维化、进展性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 如果结合血液检查的有关指标,可以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率。
鉴别诊断
主要鉴别疾病包括: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炎
相同点:都可能会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肝功能异常。
不同点:HCV血清学检查、核酸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诊断与鉴别的依据。
其他原因导致的黄疸
相同点:都可能会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
不同点:具体区别如下。
- 丙型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较少,可出现食欲缺乏、乏力、恶心等症状,其他黄疸则可能出现原发病的症状。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能明确有无HCV感染。
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结合一般治疗。由于容易发生慢性化,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病情严重者,还可根据情况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治疗等。
1.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3.特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
(1)儿童和老年人有关儿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FNα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能促进HCV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由于酗酒及吸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HBV或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会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进展。对于HCVRNA阳性/HBVDNA阴性者,先给予抗HCV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议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韦林清除HCV,对于治疗后HBV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合并HIV感染也可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抗HCV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免疫功能正常、尚无即刻进行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指征者,应首先治疗HCV感染;正在接受HAART治疗、肝纤维化呈S2或S3的患者,须同时给予抗HCV治疗;但要特别注意观察利巴韦林与抗HIV核苷类似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包括乳酸酸中毒等。对于严重免疫抑制者(CD4+阳性淋巴细胞<2×108/L),应首先给抗HIV治疗,待免疫功能重建后,再考虑抗HCV治疗。
(4)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已接受透析且组织病理学上尚无肝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可单用IFNα治疗(应注意在透析后给药)。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发生严重溶血,因此,一般不应用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5)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IFNα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副作用较大,需要在有经验的专家评估指导下安全用药;在治疗期间需及时评估疗效,根据应答指导治疗,并同时密切监控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
(1)干扰素绝对禁忌证①妊娠;②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③未能控制的癫痫,④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⑤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失代偿期肝硬化;⑦有症状的心脏病;⑧治疗前粒细胞<1.0×10/L;⑨治疗前血小板<50×10/L;⑩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
(2)干扰素相对禁忌证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
(3)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证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HB<80g/L。
(4)利巴韦林的相对禁忌证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冠心病,HB<100g/L。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 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 病情逐渐好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逐渐恢复活动。
补充营养
- 补充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杂粮、豆类、瘦肉、蔬菜、水果等,禁止饮酒。
-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饮食需要避免油腻,不要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隔离、监测
关注黄疸、乏力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 治疗目标:清除HCV,获得治愈,清除或减轻HCV相关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治疗适应证:所有HCVRNA阳性者,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无禁忌证。
- 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部分药物使用前需检测HCV基因型,针对性给药。
- 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是治疗HCV的方案之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较多,疗程较长。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
- 适用初治的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复发或疗效不佳的丙型肝炎患者。
- 包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来迪派韦、阿舒瑞韦等。也有复合制剂,如括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等。
- 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联合方案,适用人群受基因型影响,应个体化用药。
特殊人群用药
代偿性肝硬化
- 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以免发生肝衰竭或肝细胞性肝癌。
- 可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也可选用无干扰素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失代偿期肝硬化
- 有条件者,进行肝移植。
透析
- 用药前需进行评估,应充分权衡利弊和风险后决定。
- 首选无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如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
- 合并HBV感染时,在抗HCV治疗的同时注意监测HBVDNA。
- 若HBVDNA明显活动时可予以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
合并HI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
合并HIV感染时,应注意抗HCV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
新生儿或儿童HCV感染
- 目前批准2岁以上儿童可接受抗病毒治疗,指征比成人更严格,有明显肝纤维化时才能开始治疗。
- 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方案,根据体表面积调整用药剂量。
- 12岁以上或体重超过35kg者,可选用口服抗HCV药物。
- 注意用药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不良反应频发或加重。
人工肝支持系统
- 发生肝衰竭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借助器械等在体外模拟肝脏部分功能,暂时替代肝脏,发挥解毒等作用。
-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能够发挥的肝脏功能也不同,有的系统可以替代较多的肝脏系统。
- 可以减轻肝脏负担,让肝细胞得到“休息”。
肝移植治疗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一般不需要手术,如果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逐渐发展到肝衰竭时,可能需要肝脏移植手术治疗。
- 肝移植后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危害性
- HCV有传染性,可传播给他人。
- HCV感染发展比较缓慢,感染后20年,一般人群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15%儿童和年轻女性发生率为2%~4%。
- 感染后30年,肝细胞癌发生率为1%~3%,主要发生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者,一旦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年发生率上升至2%~4%。
-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威胁慢性化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发生肝硬化者,10年生存率为80%;如果出现失代偿(肝储备功能不能满足需要),10年生存率为25%。肝细胞癌诊断后的第1年,死亡风险为33%。
- HCV抗体属于非保护性抗体,HCV感染恢复后,虽抗体阳性仍可能会再次感染。
日常
日常生活
生活习惯
- 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药物代谢多需要经过肝脏,因此切勿擅自更换药品或改变用药剂量。
-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指甲钳等私人物品。
- 不涉及血液的一般接触不会造成传染,家人、朋友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要歧视患者。
- 被血液等污染的衣物,应当单独清洗。
- 出现皮肤瘙痒时,不要用力搔抓皮肤,防止出血和感染。
- 可以用清水清洗皮肤,不要用力揉搓皮肤,或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洗剂。
- 乏力、发热时最好卧床休息,等身体逐渐恢复后再下床活动。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疲惫。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时间不要过长,不感到疲劳即可。
饮食
- 三餐规律、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八分饱即可,维持适宜体重。
-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饮食需要避免油腻,不吃高盐高脂食物,如肥肉、油炸、烧烤腌制食物等。
- 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玉米油和豆油等。
- 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每天吃约1个拳头大小的水果。
- 遵医嘱补充维生素。
- 严禁摄入霉变食物、不合格饮水等。
- 酒精可能会损伤肝脏,因此必须戒酒。
其他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周期长,需要保持乐观心态并坚持治疗,切勿放弃。
- 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定期复诊。
- 治疗的患者,应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检查,了解治疗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 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HCV载量、生化、肝脾超声、肝脏硬度,肝脏纤维化情况和甲胎蛋白等。
- 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者,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定期复查1次胃镜,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预防
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疫苗用于预防HCV感染,所以预防的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 重点人群筛查和管理
-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把HCV感染纳入体检范畴。
- 备孕的女性可进行抗HCV筛查,如果为阳性,可以检测HCVRNA,如果结果为阳性,应在治愈后再考虑怀孕。
- 如果怀孕期间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妊娠,直至分娩并停止哺乳后(哺乳不会传播)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 拒绝吸毒,吸毒人员应戒毒。
-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指甲钳等个人用品。
- 如果要接受打耳钉、文身、注射等可能会损伤皮肤、黏膜的操作,应当去正规场所,规范的消毒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 清理卫生情况不明的个人用品时,戴好手套。
- 医务工作者、酒店及医院的清洁人员,在工作时要注意遵守操作规范,戴好手套,并保护好皮肤及伤口。
- 防止性接触传播
- 如果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需要定期检测。
- 如果不清楚性伴侣的健康情况,应当坚持使用安全套。
- 避免母婴传播:如果孕妇HCVRNA为阳性,应当如实告知医生,尽可能减少羊膜腔穿刺等有创操作。
- 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后,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防止传染给他人。
- 不可捐献血液、器官、精子、卵子等。
- 坚持避免性行为或使用安全套。
- 保护自己的皮肤等,防止血液等沾染其他物品或人。
- 分娩前应当如实告诉医生,以便保护新生儿和医务人员,新生儿出生后规范接种疫苗。
- 坦诚地告知朋友、家人等经常接触的人,提醒他们自我保护。
- 发生感染者,都应当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治疗及复查,防止病情发展,并降低传染给其他人的概率。
参考文献
[1]YuML,ChenPJ,DaiCY,etal.2020TaiwanconsensusstatementonthemanagementofhepatitisC:part(I)generalpopulation[J].JournaloftheFormosanMedicalAssociation,2020,119(6),1019-1040.
[2]LeungDH,SquiresJE,JhaveriR,etal.HepatitisCin2020:Anorthamericansocietyfor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andnutritionpositionpaper[J].JournalofPediatricGastroenterologyandNutrition,2020,71(3):407-417.
[6]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检查
参考资料
[1]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_有问必答_快速问医生 · 快速问医生[引用日期2021-12-02]
相关视频
全部
2.3万次播放01:33
丙肝是怎么患上的呢?3大传播方式要警惕,别中招
8009次播放02:03
丙肝具有传染性吗?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别在无意中感染了丙肝
2695次播放01:55
得了丙型肝炎还可能彻底治愈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1053次播放01:28
丙型肝炎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医生说的这几种高危行为你避开了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