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中医名词术语)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23
脾胃虚寒
中医名词术语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多见于饮食不均的人群。
病因
总述
脾胃虚寒主要与饮食及先天体质差有关,也可由脾气虚弱进一步发展而来。
基本病因
1、饮食
喜食生冷之品,损伤脾胃阳气,中焦阳气温煦功能减弱,出现虚寒的症状。
2、先天体质差
患者天生或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素质低下,先天脾胃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出现虚寒的症状。
3、其他
其他原因导致脾气虚弱,日久发展为脾胃阳不足,出现虚寒的症状。
症状
典型症状
1、以脾阳虚衰证候为主
腹胀,食欲不振,腹痛,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色白没有光泽,口淡不渴,大便溏薄清稀,甚至完谷不化(便中含大量未消化食物),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质稀,小腹下坠,腰腹酸沉,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2、以胃阳虚衰证候为主
胃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喜温喜按,吃温暖的食物后可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食少,胃脘部饱胀、满闷不舒,口淡不渴,精神状态差,乏力,四肢不温,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
并发症
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等。
检查
预计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患者神、色、形、态的全身望诊,头面部、颈项躯体的局部望诊,舌质与舌苔变化的望诊,必要时进行排出物的望诊。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会辨别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以及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生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病变的寒热虚实及病情的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口味、问睡眠、问二便等。
4、切诊
主要是进行脉诊,判断是否出现符合脾胃虚寒的脉象。脾胃虚寒患者多为脉沉迟无力。
其他检查
1、胃动力检测
可判断患者的胃动力是否异常,有助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
2、胃肠镜检查
可在直视下观察胃肠黏膜病变。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多可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
脾胃虚寒用药的基本原则为温补脾胃。除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针灸、艾灸治疗,以缓解症状。
相关药品
小建中汤、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其他治疗
1、针灸治疗
2、艾灸
艾灸有温经通络止痛之功,特别适合脾胃虚寒者。艾灸任何季节都适宜,夏季效果更佳。因为夏季得到自然界阳气的应和,使艾灸保健的效果得到提升。
中脘: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
天枢:位于脐旁两寸,左右各一个。
这些穴位可以同时选用,也可以交替使用。比如中脘配神阙,中脘配天枢,天枢配关元,中脘配足三里,神阙配足三里等。根据大家选购的艾灸产品,每个穴位每次艾灸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温度以自觉温暖即可,不宜过热。隔日灸即可。
居家艾灸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防烫伤。既要避免直接的烫伤,也要避免长时间艾灸造成低温烫伤。万一烫伤了,也不要担心。如果仅是起了个小米粒大小的水疱,可以不用处理,等待自行吸收;如果水疱比较大,甚至皮肤破损,应去医院处理。注意保持烫伤的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避免感染,等待干痂自然脱落。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脾胃虚寒的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病因、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
危害性
脾胃虚寒患者容易出现腹泻,且稍微吃寒凉的、油腻的食物就容易发病,有时可出现久泄不愈;脾胃虚寒的患者其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各种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愈性
一般来讲,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有效地治疗后,可逐步好转,最终治愈。而重症患者病情较顽固,通常治愈困难。
治愈率
多数患者经规范的治疗、合理的调理,症状可缓解甚至治愈。
复发性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缓解或控制症状,以促进康复。
生活管理
2、放松心情,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并且不要过度劳累。
4、不要胡乱吃镇痛药,是药三分毒,多吃镇痛药会导致体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5、坚持每天吃饭“八分饱”的保健生活方式。
6、如果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等的症状,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而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
7、每天都要吃早饭,可以适当的喝牛奶或者豆浆。
8、保证居住环境温暖,注意躲避风寒,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物。
9、保持心情舒畅,少忧虑恼怒。
10、饭后可轻微活动,不宜剧烈运动或马上从事脑力劳动。
11、保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2、平时可进行穴位保健,按摩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5~10分钟,一日一次。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2、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吃水果,特别是寒凉、滑肠的水果,而且吃之前最好用温水将水果泡一泡,温了以后再吃。亚热带的热性水果可以适当吃些,比如榴莲、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桑葚、木瓜、葡萄、无花果、桃子等,含糖量较高能提供较多热量,也含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及排便,但一定要适量,吃多会上火,以免造成脾胃的负担。
食谱一:米粥
材料:大米、清水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侍郎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熬煮,大约四十分钟之后就可以起锅直接食用,不能够等放凉之后食用
食谱二:黄芪建中汤
材料:黄芪、建中
做法:将黄芪和建中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大约四十分钟之后,去除渣滓直接服用药液。
功效: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而建中则能够温养脾胃散除寒气,两种草药结合之后,可以有效地治疗脾胃虚寒。
食谱三:胡椒猪肚汤
做法:将猪肚用生粉和食盐一起擦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准备好的胡椒放入猪肚之中,然后用线缝合;将猪肚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三个小时;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猪肚和红枣了。
食谱四:生姜粥
食谱五:姜汁撞奶
姜去皮洗净,把姜磨出姜汁,用纱布或小密筛滤1次,倒入碗中备中。纯鲜牛奶煮沸加糖,熄火后不停地搅拌,直至温度下降到70℃左右,迅速地将牛奶倒入盛有姜汁的碗中,几分钟后即可凝固成姜汁撞奶。它有温补脾胃的功效。
饮食禁忌
不可暴饮暴食,少进食黏腻、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戒烟、酒;瓜果蔬菜最好不生食,忌寒食凉饮。
预防措施
预防脾胃虚寒主要包括规律饮食、注意保暖、增强体质等。
1、规律作息,注意休息,健康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等情况。
2、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寒凉之品,特别是各种冷饮、冰镇食品。
3、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腹部保暖。
4、平时要加强营养,多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5、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忧思过度。
参考资料
[1]
脾胃虚寒 ·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引用日期2022-06-28]
[2]
[3]
脾胃虚寒怎么调 · 中国食品药品网[引用日期2022-06-28]
相关视频
全部
1.6万次播放01:48
脾胃虚寒症状有哪些?
1万次播放02:56
你身体若有这几个不起眼症状可能是脾胃虚寒所致 很多人都中招了
4515次播放01:23
脾胃虚寒不再怕,帮你解决脾胃问题,简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