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7-25
小编整理:
中国伊斯兰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 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意为顺从者。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顺从者”(‘Udharb),其中信仰者称为“信徒”(‘Ahl),穆斯林(‘Muslim)则是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中国伊斯兰教
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
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与传播
唐宋时期
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继承者派外交代表来到中国。公元651年8月25日,第三任哈里发欧斯曼到达中国长安(首都)。约七世纪中叶,阿拉伯的穆斯林就沿着海、陆到达中国,主要是进行贸易。海路由波斯湾到马纳尔湾经孟加拉湾到马六甲海峡之我国南海而到达扬州、广州、杭州、泉州和长安,陆路是经由波斯和阿富汗,到达中国新疆天山南北,再到长安。来自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的外国侨民,在自己的家中,向信仰者口授阿拉伯语,伊斯兰教义、规定,诵读《古兰经》,教会他们过宗教生活,并一代代传承。与此同时设立蕃学,主动同所处时代的主流文化相适应。但由于信仰者较少和语言文字不通,中国主流社会对此信仰知之甚少。唐时称“大食法”,宋代被为“大食教度”。
五代时期
元朝时期
元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普遍传播的时代。公元1219年至1259年,41年里蒙古军队3次大规模西征,把大食、波斯、中亚等地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迁徒至中国。这些身份不同、族群不同的人,元代统称他们为回回。这些东方来的穆斯林,分布于全国各地,成家立业,形成穆斯林居住区。不少境内土著人因结婚等问题加入穆斯林。这时穆斯林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在中央、地方政府中也有了穆斯林的身影。穆斯林的学者和宗教职业者还享受免赋、免差、免役等特殊待遇。随着穆斯林人数和清真寺数量的不断增加,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清真寺职能管理制度——三掌教制形成。宗教思想与儒家学说接近。 这时伊斯兰教成为与其他宗教并行的独立宗教信仰,基础几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即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以及新疆维吾尔族,还有于17世纪接受伊斯兰教的蒙古、回、汉、藏等民族混血的保安族。这时唐宋时期的“化外之民”,成为了具有本土意识的中国穆斯林。
明朝时期
明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的时期。此时的伊斯兰教信奉者已经不是唐宋时期的侨民,也不是元代外来人,而是本土伊斯兰教信仰者群体。朱明王朝建立后推行同化政策,穆斯林开始说汉语、改汉姓、穿汉装。而且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明初闭关锁国政策)中外伊斯兰文化的交流被切断。伊斯兰教的中国本土化成为必然的、唯一的选择。以清真寺为校舍的办学形式、“以儒诠经”的讲经方法,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的特色教育制度。伊斯兰教的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了交融。既满足了穆斯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又可得到中国传统文化主导下的社会各阶层对伊斯兰教的认可。
清朝时期
清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艰难时代。随着穆斯林知识分子“以儒诠经”的视野和社会影响,译著内容“已由宗教哲学、宗教典制扩及到天文历法、地理和《古兰经》之汉译了”。但统治阶层以伊斯兰教教规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意识,而遭到压制、打击,使穆斯林与清政府的矛盾变得尖锐,从而引发执政者与伊期兰教信教者的剧烈冲突。在清朝疆域内,特别是在陕、甘、宁、青等地,爆发了以 “反清复明”为口号的多次反清斗争。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的汉文译著运动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国与近代时期
民国时期是穆斯林爱国意识觉醒和实践时期。辛亥革命使中国封建社会土崩瓦解,“三民主义”,“五族共和”理念得到传播。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革命活动,直到1949年中国大陆解放,中国穆斯林都有参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穆斯林将军马福禄先后在天津附近和北京城上对敌进行顽强的斗争,最后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各族穆斯林奋起抗战,积极支援前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分别建立了穆斯林的组织和武装。在北京迤南,马本斋(1901—1944)领导的回民支队,在五年之内与敌人作战一百数十次,严重打击了这一地区的敌人。维吾尔族和新疆各民族,于1944—1949年,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建立了以阿哈买提江·哈斯木(1914—1949)为首的革命政权和武装部队,集中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在新疆的反动势力,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在全国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促使新疆各族人民获得解放。1953年5月11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成立,选举包尔汉为主任。
以上参考资料
人物
先知穆罕默德
简介
穆罕默德在世时没有留下自传性材料,也没有人为其书写传记。其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传记是其逝世的1个世纪后,穆斯林才开始书写。关于穆罕默德平生事迹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古兰经》。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或571年)出生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属于古莱什族中的哈希姆家族,父亲叫阿卜杜拉,母亲叫艾米娜。先知尚未出生之时,即母亲怀孕期间,其父逝世在外出经商途中。
经历
公元610年穆圣40岁时,在希拉山洞第一次接受了真主的启示。即《古兰经》:“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之后穆圣通过天使再次接到启示。“盖被的人啊!你应当起来,你应当警告,你应当颂扬你的主宰。”从此穆圣开始了三年的秘密宣教活动,于公元613年真主降世《古兰经》由此开始了在麦加公开传教。622年穆圣迁徒麦地那并修建圣寺,签订麦地那宪章。624年穆斯林随穆圣迁徙麦地那后与麦加贵族发生了第一次重大战斗,史称“白德尔之战”。625年发生第二次重大战斗“吴侯德之战”,于627年发生第三次重大战斗“壕沟之战”。628年“侯代比亚条约”签订,但在两年后,也就是630年因麦加违背“侯代比亚条约”,穆圣亲率大军进攻麦加,穆斯林们大获全胜。
成就
穆圣用23年的时间统一阿拉伯半岛,受命传播了伊斯兰教。在麦地那颁布麦地那公约,并遵照古兰经启示将每周主麻聚礼,斋戒,天课,朝觐等功修传给穆斯林,使伊斯兰教天命五功正式确立。真主在古兰经中对穆圣评价到“你确是具备一种伟大的性格的”。
瓦哈布
简介
全名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布,1703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10岁全部背诵《古兰经》。攻读有关教法注释,圣训和其他宗教书籍。是杰出的伊斯兰教革命家,在18世纪中叶,领导复兴伊斯兰教运动(瓦哈比运动)。
经历
1723年瓦哈布开始就学于麦加、麦地那,之后先后到达伊拉克的巴士拉、巴格达、伊朗的库德斯坦、哈马丹等地就学。最后在伊斯法罕学习了东方哲学和研究苏菲哲学。认为中世纪以来伊斯兰教染指了基督教和多神色彩,有必要恢复正教,树立“真主独一”的思想。1738年他回到纳兰德便开始传教,一面宣传“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的言论,一面号召人民采取行动,号召圣战。他的宗教改革主张受到玛丽米拉、艾叶纳、达尔伊叶、利亚得等的传播,逐渐被人民接受,取得了改革运动的胜利。
著作
瓦哈布的著作有《名人录》《质疑》《先知正道简述》《伊斯兰教三要素》《使者传》《使者简传》《伊斯兰教的优点》《信仰基要》《教律来源言论集》《注释大全》《冒昧主义问题》等,这些著作从理论上都阐述了他宗教改革的思想于主张。
伊本·凯西尔
简介
全名阿布·菲达·伊玛顿丁·伊斯玛仪·本·欧麦尔·本·凯西尔,古莱什族。原籍巴士拉,在大马士革长大与接受教育,出生于伊斯兰教历701年,父亲是清真寺宣讲室。四岁时父亲归真,被兄长抚养长大,伊斯兰教历706年移居沙姆首府大马士革。伊本·凯西尔晚年双目失明,于伊斯兰脚力774年归真于大马士革。
著作
凯西尔的成就主要在于对伊斯兰教众多经典的注释,其作品如下。
1.《古兰经注》,基于传述系统的圣训和圣门弟子的解释,是最优秀的经注之一。
2.《始末录》,记载了众先知的故事、古代民族史、先知穆罕穆德平生和伊斯兰历史。
3.《圣训传述系统的可靠者、弱者和未知者宗览》,其中收录了《圣训传述者姓名考试全集修订》和《评价圣训传述者的准则》。
4.《按序圣训集和一般圣训集中的方法》,其中收录了伊玛目艾哈迈德的《按序圣训集》《白扎尔按序圣训集》《艾布·叶儿俩按序圣训集》《伊本·艾布·西白圣训集》,还包括六大部圣训(布哈里圣训集、穆斯林圣训实录等)。
5.《特白格体沙斐仪》,其中介绍了沙斐仪的成就。
6.注释了《布哈里圣训录》,但没有著完。
7.《白海根入门书精义》,其中大部分未刊印。
8.缩写了伊本·阿慕尔的《圣训学》,命名为《圣训学精义》,后被埃及圣训学家谢赫·艾哈迈德·穆罕默德注释,该注释命名为《巴尔苏》。
思想
穆罕默德在世时,并没有对伊斯兰教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论述。但《古兰经》中的两节经文列出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和他以前所降示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
伊斯兰所侍奉的真主的属性是慈爱。而古兰经的章节中有一章叫“至仁主章”列举了真主对人类和精灵的慈爱。伊斯兰教强调诚实这一美德。穆罕默德说:“你们要坚持诚实的美德,因为诚实会引导你们走向正义。”这旨在强调诚实、反对虚假。
中国伊斯兰教思想
伊斯兰教应带给人类的首要信息是和平中正,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开展平等的对话交流。它要求每一位穆斯林坚定认主独一的信仰、恪守中道、不偏不激,以中为正,不走极端,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交往是人类共同发展和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与儒家文化提倡的中庸之道略同,伊斯兰教提倡的中道、不过分等思想,中道、不过分则意味着适度,体现在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主张适度消费,既不挥霍又不吝啬,中道之心,促使人们之间的关系不过分枉私,以达到团结和谐。
古兰经中的中道思想
《古兰经》中将“中正信士”称为“中道信者”。真主说:“有经的人啊!你们不要在你们的宗教上夸张过度。”又说:“因为他们背叛、过分。他们也不互相约束他们所犯的罪过,他们所做过的行为实在是罪恶。”又说:“真主的确不喜爱过分的人。”以上这些经训强调每一个穆斯林都要虔诚信仰、不偏不倚、恪守中道,不断增强团结意识、宽容意识、公正意识。
圣训中的中道思想
“圣训”是每个穆斯林的行为准则,穆圣教导我们说:“真的,我比你们更敬畏安拉,但我斋戒也开斋,礼拜也睡觉,我也结婚。违背我的道路者,不属于我的民族。”这段圣训要求我们穆斯林要在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中的遵从中间道路。穆圣说:“最优美的事是中正之事”;“你们应该走中间路线,后继者追上,超前者退回”,“不要贪婪现世,安拉就喜爱你,不要贪婪别人的财务,民众就喜爱你”,“你们不要对宗教过激,你们之前的人确因对宗教过激而毁灭了。”这些圣训证明了伊斯兰是宽容、和平的宗教,每一位穆斯林都要做到对任何事物,都主张平和、均衡的中道原则,不过分、不偏激、不走极端。
六大信仰
简称“六信”,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末日、信前定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也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
信安拉
信安拉是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每一位穆斯林都必须口诵“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古兰经中对安拉的特性和德行有详细的叙述,即安拉是独一的主。《古兰经》通篇都是在讲述安拉,并且《古兰经》的每篇开头都写着“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总之,在伊斯兰教的世界里,安拉被赋予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拉无处不在,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永恒超然,独一无二,是完美无缺的。
信使者
伊斯兰教认为在真主与信教者之间,除天使之外,中间由使者接受安拉启示向世人传播宗教,穆斯林称他们为“圣人”或“先知”,使者并不止1个,虽然没有确切数字,但《古兰经》中讲到安拉在每个民族中,确已派遣一个使者。《古兰经》中提到的名字仅28位,其中最有名的有六位,他们被称为六大使者。伊斯兰教认为使者是人并不是神。穆罕默德曾说:“如果你们喜爱真主,就当服从我。”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成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之一。
信经典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曾降示了许多经典,如易卜拉欣的《苏候福》、达乌德的《栽布尔》、穆萨的《讨拉特》、尔撒的《因吉勒》、穆罕默德的《古兰经》等,共约114部。但是《古兰经》之前的经典,其原文已全部遗失。只有《古兰经》是保留完善的经典,所以信经典,实际上是信仰《古兰经》。古兰经是每个穆斯林有时间就要诵念得经典,时刻按经典去做,去理解世界。
信天使
天使又称天仙或天神。伊斯兰教认为天使是光创造出来的,不分性别,不分老幼,没有肉体,不吃不喝,也不睡觉,是妙体。他们对安拉唯命是听,安拉让每个天使拥有双翼或三翼,或是四翼。每一个都有特定的地位。例如伊斯兰教的四位大天使,传达安拉启示的吉布利勒,《古兰经》就是通过它传授给穆罕默德的。观察宇宙万物的米卡伊来。世界末日来临时吹号的伊斯拉飞来。专门掌管死亡的阿兹拉伊来。等等很多,没有一个确切的数目,而绝大多数也叫不出来名字。伊斯兰教还认为天使是有“排班”的,夜班天使与昼班天使轮流,他们会在晨礼和脯礼时相会。在真主与人之间,有一半是神一半是人的桥梁,伊斯兰教认为这是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信仰天使便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之一。
信末日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能创造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末日是从死亡中复活,接受真主的审判,因此也有人称这一信仰为“信复生”“信末日审判”。伊斯兰教将信末日作为六大信仰之一,便是让人们知道,今世的善恶,都将得到真主的判决。行善者进乐园,作恶者堕入火狱。警告世人做的事会得到报应,多行善事,维护社会稳定。关于伊斯兰教的世界末日,《古兰经》中这样记载。天神吹响号角,告知人们世界末日来了,召集世界上所有人。然后发生大地震,人们会惊恐万状,大地变的光秃,宇宙将还原到被创造之前。所有人都会到真主那里听候判决,根据善恶进入乐园或火狱。而人类会被划分三等,一、行善者最先进入乐园,里面有宝石床榻,长生不老的童侍服侍,饮不醉人的美酒,丰盛的水果鸟肉,珍珠一样漂亮的妻子,在乐园里他们听不到恶言和谎话。二、幸福者,古兰经中并没说这种人是否可以进入乐园,但是他们享受无刺的酸枣树,香蕉树,漫漫树荫,泛泛河水,丰盛水果,与被升起的床榻。三、薄命者,他们生活在毒风和沸水中,在黑烟的阴影下,既不凉快,也不美观,伊斯兰教认为这种人是不信教者,不信末日者,他们虽然今世曾富贵豪华,但是由于不行善,在末日会得到报应。
信前定
伊斯兰教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安拉创造和安排的。《古兰经》的第54章49节提到“我(真主)确已依定量而创造万物”。在《古兰经》中,人们可以找到关于世界的起源、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法律和道德、家庭生活、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论述,所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为人和世界所确定的一切都记在天经中。每个人的生死、祸福、善恶、美丑、胜败都是安拉提前预先规定的。如《古兰经》中提到“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各人的寿限了”。
五大功修
伊斯兰教的修行方法即五大功修,分别是念、礼拜、斋戒、天课,朝觐
念
五项基本功中的念,即是念“清真言”,“念”从口中发出,直达内心;心的记主是最高等级的记主。而记主就是记念真主,是五功修中的第一门功课,用阿拉伯语念证词“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奴仆和使者”。其中有高念,低念,默念。但念作证词时不应默念,应发出声念。念作词就是赞颂真主,赞颂使者。
礼拜
礼拜是伊斯兰教五项基本功课之一。阿拉伯语音译为“索拉特”, “祷告”、“赞颂”之意。礼拜是穆斯林的“天命”功课,是“五功”中的第二纲领。《古兰经》和《圣训》中多次提到礼拜的问题,对礼拜功课做了严格的规定。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每天礼拜五次,分五个时辰,分别是晨、响、脯、昏、宵、称五时拜。每周五称聚礼日,这一天有主麻拜,又称聚拜。开斋节拜和宰牲节时有会礼,在这两个节日上有特有礼拜的礼数。在为亡人举行祈祷仪式时也会按照仪式进行礼拜。
封斋
封斋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之一,封斋又称“把斋”,其阿拉伯语为“索姆”,有“戒除、坚忍、克制”之意。斋月的斋戒期为29天或30天,每天从黎明到日落,从黎明时吃完封斋饭开始便不能饮食,禁止性欲行为,日落后在马上吃开斋饭。这样一天的斋戒就完成了。斋戒之人必须做到眼不视邪、口不言邪、耳不听邪、脑不思邪,并不许有恶意中伤、造谣污蔑、说谎吵架、偷盗凶杀、赌博嫖娼等违法行为。斋月在伊斯兰教历中是固定不变的,于伊斯兰教历九月,此月被称为“莱麦丹”,其中有“磨练”的意思。关于封斋的正式规定是在《古兰经》中,“有信仰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和“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穆圣依据古兰经规定于伊斯兰教二年八月宣布伊斯兰历的每年九月为斋月。
天课
天课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是伊斯兰信仰的第四基柱,是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天课是阿拉伯语“则卡提”的音译,意为“洁净、廉洁”等。天课有两层含义,一是净化心灵,二是净化财产,就是说使完纳天课者的思想、精神不断得到升华,摆脱吝啬的控制。这是安拉对那些丰衣足食的穆斯林的主命,让他们把每年盈余财富的一部分用作帮助贫困和有需要的人。
朝觐
朝觐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真主安拉在的《古兰经》中说:“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凡具有朝觐条件的穆斯林一生都要朝觐圣地一次。朝觐是伊斯兰教多种族穆斯林的国际性宗教活动,是缅怀先知易卜拉欣的国际纪念活动。
经典
古兰经
介绍
《古兰经》的降示地是阿拉伯半岛,地处亚洲西南部,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过程中以安拉的名义发布的“启示”。“古兰”是阿拉伯语的译音,也可译成“可兰”,意为“读”或“宣读”,伊斯兰教有时也将古兰经称为“克塔布”,意为“警告、提示”。
《古兰经》是由阿拉伯文首先记载的典籍,而在《古兰经》之前阿拉伯人并没有什么书籍,所以研究阿拉伯文学必须先研究《古兰经》,公历6世纪和7世纪的阿拉伯人的理性生活与文艺生活都表现在 《古兰经》里。《古兰经》每章分为若干节,每节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意义,各节互相衔接,《古兰经》是诗歌或者咒语,或是卜辞,在当时使他们心中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古兰经》是在公元607-632年期间依照临时发生的事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陆陆续续零星启示的,最初的启示是:“你当奉你的能创造的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当宣读,你的主是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以人所未知。”而最后的启示是“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全部《古兰经》共计一百一十四章,圣穆(穆罕默德)在麦加传道期间启示了八十六章,他迁移至麦地后启示了二十八章。当时他们以学习古兰经为最重要的功课,圣门弟子多数都能背诵全部《古兰经》。
争议
《古兰经》最少的统计为6204节,最多的统计为中国穆斯林传统上认为的6666节。目前沙特阿拉伯及众多穆斯林国家印制的版本绝大多数均为6236节。节数的不同只是统计方式的不同,有的6000节,也有6204节、6014节、6019节、6225节、6226节、6236节之说,弗作里·本·夏赞传述,阿塔·本·耶萨尔统计《古兰》的单词计77439个。阿卜杜拉·本·凯西尔传述,穆佳黑德统计《古兰》中的字母计321180个。哈贾吉曾召集诵经家和书写员,其统计结果为340740个。但《古兰经》各章的排列次序一直未曾改变,各章中的节序也是如此。而字节统计结果不同只是因为统计方法及各国版本的不同而略有所不同。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给人类的最后一部经典,也是用阿拉伯语降世的唯一经典,在这一点上并无争议。
版本
在相当长的历史期间,《古兰经》不允许译成其他语言,也不得排版印刷,只能手抄或者石印。否则有损真主的启示。现在全世界的穆斯林在礼拜时也必须念诵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不允许使用译文。世界上除土耳其语的正式译本外,没有一种外国语的审定译本,但《古兰经》已由穆斯林或非穆斯林自行译成多种语言的版本。
圣训
介绍
圣训是伊斯兰教对穆罕默德言行录的尊称。他被认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圣训又名哈底斯意为“故事”“言语”“消息”,“圣训”是对《古兰经》原则规定的重要注释和补充。“圣训”与《古兰经》的关系至为密切。
穆罕默德在世时管理着穆斯林公社,随时可以根据需要以安拉的名义发布启示。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作为使者和先知的地位是不能被继承的,所以便没有人能够发布新的“启示”。当遇到问题穆斯林会在《古兰经》中寻找答案,而《古兰经》中未谈到的情况下,穆斯林们开始回忆穆罕默德在世时的口述即“非启示”性的言论或行为。与穆罕默德接触最多的弟子并开始相传这些言行。在伊斯兰教教历的第一个世纪里,圣训是口耳相传。第二世纪开始记录下来,称为“哈底斯”也就是《圣训》。
争议
表面圣训重视传述世系,可一直追溯到原始证人,但中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圣训的搜集与记录是穆罕默德归真后若干年才开始。年代久远,人们的记忆逐渐模糊,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口头相传,并不可能丝毫无差。其次有些人会故意伪造圣训。在伊斯兰教内部,家族,集团,派别之间激烈争斗的阶段中,伪造圣训就成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例如什叶派和倭马亚人都伪造过许多圣训。学者们和广大穆斯林因感到愤慨和不安于是对圣训进行了真伪的考核的鉴别。并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当穆斯林学者对某条“哈底斯”质疑时,就可对他的传述人的名声加以审查。如果传述人的名声可以信赖,那么其内容就被看作是健康的,是真的。否则就会被看成是伪造的。但这种方法缺陷很大。对哈底斯的鉴别工作一直到9世纪,也就是伊斯兰教历的第三世纪结束,只有少数被认为是真正的,并由圣训学家陆续编辑成册。
版本
圣训,根据不完全统计,逊尼派目前各版本汇录1465种以上,什叶派则有6600余种。而逊尼派穆斯林认为,合乎规范的“圣训”集有六部,其中最权威的是穆罕默德·伊本·伊斯玛仪·布哈里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其次是穆斯林本·哈加吉的《穆斯林圣训实录》,六部圣训集又称《六大圣训集》。但什叶派并不承认《六大圣训集》,什叶派有自己编辑的圣训,叫做“艾赫巴尔”或“哈巴尔”,一共四本,所以又叫《四圣书》。
其他典籍
指《六大圣训集》《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天方三字经》《四圣书》《归真总义》《归真要道》《正教真诠》《道行究竟》《雄辩之路》《清真大学》《清真释疑》《四典要会》《清真指南》《福乐智慧》等。
神祗
安拉介绍
安拉是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是伊斯兰教尊奉的唯一神灵,相传穆罕默德传教之前,安拉就已是麦加居民所信奉诸神中的创造之神,穆罕默德收到启示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并独尊安拉。伊斯兰教将信安拉作为第一信仰。《古兰经》的《开端章》中记载“一切赞美全归养育众世界的安拉”,安拉是古兰之母,经典之母。伊斯兰教认为安拉的特慈的、全能的、永恒的、自在的,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创造了人,并主宰世界。安拉对信奉者是普慈的,是佑助的。而对面对那些不信奉他的人和恶行的人,安拉会降灾惩罚,并在世界末日对他们进行审判,真主是没有形体且无处不在的。
安拉的六大使者
阿丹
阿丹是安拉六大使者之一,是安拉以土造化的第一人,是人类的始祖。在真主安拉创造的大地上有一片大沙漠,中间的红海将沙漠一分为二。安拉注视着这片大地,想“我将按我所想造人,造我如意者为后继”。于是用黑泥造了阿丹,并以此方法创造了其妻好娃。允许他们随意食用天园中的果实,但禁止接近其中的一棵树,如果吃了树上的果子就会收到惩罚。而天园中的原属伊卜里斯(古兰经中的魔鬼之王)因背叛安拉旨意,被逐出天园。因此恨安拉也恨住进天园的阿丹,并诱骗阿丹吃下禁忌之树的果子。之后两人十分后悔恳求真主原谅,真主命阿丹和好娃从天园下去,便到达了沙漠边缘的海边。阿丹成了人类之父,好娃成了人类之母。
努海
努海是安拉六大使者之一,努海受安拉的派遣向族人传布一神教义。当时族人崇拜各种偶像,努海呼吁族人信仰真主。并说自己得到了默示,称你们的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安拉,否则会遭受惩罚。有些族人顽固不化,努海便请安拉惩罚不信教之人。安拉同意了并默示:“你们按我的知识制造方舟吧!你不要对我提起那些不义的人,他们必定要被淹死。”努海制作了方舟,并等待着安拉的命令。不久洪水淹没高地,努海带着安拉命他带的人和动植物登上方舟。波涛淹没了叛逆者。洪水退后努海获得了吉庆、幸福。
穆萨
穆萨是安拉的六大使者之一,穆萨诞生在埃及,身强力壮十分高大。《古兰经》中记载有一天他在向法老的京城走去时碰到两人打架,一个希伯莱人要被法老侍臣打到,穆萨冲上去一拳把侍臣打死了。法老知道后下令追捕穆萨,穆萨逃出埃及,麦德晏国的老人收留了他并将女儿许配给他,穆萨十分感激一年后带着妻子回到埃及。埃及法老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安拉为穆萨心灵注入信仰,用奇迹加强了他的地位。两人对峙时,法老叫来魔法师想用魔法杀死穆萨。魔法师将毒蛇抛出,但穆萨将安拉赐予的手杖扔出变成大蛇。魔法师们相信穆萨的话归顺了真主。法老并不死心要处死穆萨,在走到大海边缘的危急关头,安拉向穆萨默示:“用你的手杖击海。”穆萨照办,大海中出现十二条平坦的大路。穆萨平安离开,法老和大军看海中有路便蜂拥而至,海水突然合拢,他们全部淹死在大海里。穆萨带着以色列人向巴勒斯坦迁移。一路上继续宣讲安拉的伟大,以得保佑。
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是安拉的六大使者之一,是安拉的至交,据《古兰经》记载,易卜拉欣出生于巴比伦国的费达姆·阿拉姆城。安拉给了他智慧和真理。他凭敏锐的思想及安拉对他的启示懂得:真主只有一个,他主宰者宇宙万物。易卜拉欣的父亲阿泽尔崇拜偶像,易卜拉欣劝说父亲要信仰真主,但被拒绝。易卜拉欣看到了许多人崇拜各种偶像,便向他们说“我是真主派来的使者,你们应该膜拜真主。”劝他们放弃偶像崇拜,但是也被拒绝了。有一次易卜拉欣趁他们出去把他们的偶像雕塑砸烂,后来易卜拉欣被绑了起来并被处以火刑,但火焰并未伤到易卜拉欣。事情传到国王努姆鲁德耳中十分惊恐,派人监视易卜拉欣,也不让人接近他。易卜拉欣觉得待不下去,前往巴勒斯坦。发现本地人崇拜日月星辰,并不信仰安拉。他慢慢启发他们。但是人们并不相信他。易卜拉欣又去了叙利亚,赶上大旱灾,之后带着妻子又去了埃及。易卜拉欣的妻子萨拉结婚多年没有儿女,就劝说丈夫娶女佣哈吉尔为妻,生男育女。易卜拉欣接受忠告,哈吉尔生下男孩“易司马仪”,易卜拉欣很开心,但是萨拉很是嫉妒,要让哈吉尔母子远离住地,易卜拉欣勉强答应,并恳求真主保佑她们。哈吉尔忍受痛苦,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几口水,但是没多久干粮和水都没了,孩子也哭不出声。忽然脚下涌出清泉,哈吉尔和孩子重获了健康。在易司马仪长大后,有一次安拉在易卜拉欣梦中命令他将孩子杀死贡献祭祀。经过了心理折磨的易卜拉欣还是用刀向儿子喉咙砍去,但是发现砍不动。安拉默示:“你已按梦境的指示办了,你可以把这只肥羊宰了代替你的儿子。”这之后的穆斯林每年都在这一天举行宰牲献祭,以感谢安拉。安拉又命令易卜拉欣建造天房(克尔白),期间易司马仪找到的黑色大垫脚石,成了圣物。
尔撒
尔撒是安拉的六大使者之一,据《古兰经》记载,麦尔彦向往常一样向安拉祈祷时,突然心中惊悸,一个天使出现在前面并对她说:“我是你的主的使者,我要给你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麦尔彦不知所措,因为她还是一个没有丈夫的少女,而几个月后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她心中忐忑,但只能等待安拉的安排。她的孩子诞生了,但是人们却纷纷议论。这时婴儿忽然说:“我是主的奴仆,主将把经典赏赐给我,使我成为先知。”,而这个婴儿就是“尔撒”。尔撒在30岁时开始担负安拉的使命。并在真主哪里得到《穆萨五经》随后就在人间传播安拉的教诲。
穆罕默德
安拉创造的天使
天使或称天仙,是安拉命令下的妙体,他们是精神被造物,听命于万物创造者-真主,他们无性别,无父母,无妻子,无儿女,不饮不食,不睡眠。安拉创造天使,天使崇拜安拉,天使有非常多种,而以下为古兰经中被安拉叫出名字和工作的天使。
天使 | 职责 |
吉布利勒 | 受命传达启示 |
米卡伊来 | 受命降示雨水,生长万物 |
阿兹拉伊来 | 奉命使人死亡的天使 |
伊斯拉飞来 | 受命于复生日和清算时吹号角的天使 |
马利克 | 火狱的掌管者 |
宰巴尼耶天使 | 掌管火狱刑罚的天使 |
伊斯兰教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位天使,一位记录善功,另一位记录罪恶。安拉说:“当坐在右边和左边的两个记录天使记录各人的言行的时候,他每说一句话,他面前都有天使当场监察。”
伊斯兰教派
逊尼派
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伊斯兰教的正统派——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都是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祐之)的合法继承人,中国伊斯兰教派的理论分歧不大。无论是格底目、伊赫瓦尼、西道堂,还是伊禅教派或门宦教派,都是逊尼派,都承认四大哈里发为正统,而且大都遵守大伊玛目阿布·哈尼法的教法。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既不是根本信仰的互异,也不是政治主张的不同,而主要是在宗教修持或具体宗教仪式上存在一些差别。
伊赫瓦尼
伊赫瓦尼派由东乡族大阿訇马万福创立,伊赫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兄弟”,又称“哎亥里逊乃”,意为“遵经”,一般被称为“新教”。在1888年,马万福在麦加朝觐留学期间,深受当时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派提倡的“回到《古兰经》中去”和“遵经革俗”的思想影响,1892年归国后,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主张,在河州(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创始伊赫瓦尼派。在宗教思想上伊赫瓦尼也信守逊尼派的教义和思想。
格底目
格底目派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派,“格底目”原意为“遵古”,,是伊斯兰教中比较保守的教派,自16世纪依禅卡兰将苏非派传入中国后,部分人参加了苏非派,部分人参加了伊赫瓦尼派,20世纪80年代,这一派人数大为减少,即便如此在人数上它仍然还是一个多数派,他们长期受汉族文化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最深。格底目派一直奉行着逊尼派的教义思想,以古兰经为基础,严格遵守“六大信仰”“教门原根八件”和传统的礼制。
西道堂
四大苏非及其门宦
门宦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派别及所属各支派在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通称,新疆的苏非主义各支派通称为“依禅”。
虎夫耶学派及其门宦
“虎夫耶”,系原意为“隐藏”“低念”。它是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一,派教上属于逊尼派。
嘎德林耶学派及其门宦
“嘎德林”原意为为“大能者”,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一,派教属逊尼派,12世纪为伊朗人艾卜杜·卡迪尔·吉拉尼于公元1078年~1166年所创,盛行于巴格达,是苏非派中比较大的一个教团,后分两支,一派主张结婚修道,一派不婚配,出家修道。
哲赫忍耶学派及其门宦
“哲赫忍耶”原意为“公开”,是我国伊斯兰教各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地区较广、教权比较集中和巩固且流传时期最长的门宦之一。哲赫忍耶原为波斯人艾卜·玉素甫·哈木丹首创于波斯,后经阿布都·嘎德尔·吉拉尼的充实在波斯得到发展。后传入中亚,约于16世纪传入中国新疆的莎车、喀什等地,又称黑山派。哲赫忍耶在派教上属逊尼派。
库布忍耶学派及其门宦
“库布忍耶”原意为“至大者”,源于中亚人纳吉姆丁·库布拉的库布拉维教团。传入中国时间尚不明确。
什叶派
什叶又称十叶,原意为“追随者、宗派、同党”由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信徒组成,所以称什叶派或阿里派。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产生了继承人问题,该派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及其后代才有资格成为继承人。什叶派因在伊玛目数目及谁是最后一位“隐遁的伊玛目”问题上的分歧分成不同支派,主要有十二伊玛目派、栽德派和伊斯玛仪派,主流派别是十二伊玛目派。
场所-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履行宗教功课、进行宣教、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和举办经堂教育的场所。截止2012年7月23日中国各地有清真寺30000余座,遍布穆斯林居住的各个地方。
中国清真寺历史
海上“丝绸之路”
唐宋时期在穆斯林居住的东南沿海一些地方已出现了清真寺。我国穆斯林先民在大约唐宋年间遗留下来的四座古老清真寺,分别是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以及杭州凤凰寺。四座清真寺都曾发掘整理出大量历史文物,是早期阿拉伯穆斯林来华经商和传教的佐证。四座古寺建筑风格都同时融合了中国古典建筑和阿拉伯建筑的特点,寺内保存至今的石碑石刻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陆上“丝绸之路”
伊斯兰教东传,宋代以后我国的内陆城市西安、北京、开封、济南等地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经商需要,穆斯林也逐渐从沿海向内陆聚集。北京牛街礼拜寺约建于996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古寺之一。在这座礼拜寺南讲堂的东边,院中有两座古老的坟墓,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作出贡献的两位来自中亚的筛海长眠于此。清真古寺在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也有多座,如河北泊头清真寺、山东青州真教寺、济南清真东大寺、山西太原古寺、北京东四清真寺、甘肃兰州西关清真寺、青海西宁东关大寺和宁夏同心大寺等。
中国古代四大清真寺
仙鹤寺
仙鹤寺位于扬州市区汶河南路南门街111号,由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十六世裔孙普哈丁于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创建,近800年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寺之一,仙鹤寺内建筑保持宋、元、明、清的古典风貌,古建筑群按仙鹤的体型布局:大门对面照壁墙为鹤嘴;大门堂为鹤头;向北甬道为鹤颈;礼拜殿为鹤身;南北两厅为鹤翅;南北两棵柏树为鹤腿;南北两口水井为鹤眼;竹林为鹤尾。从空中俯瞰,酷似仙鹤,故以此著称。
凤凰寺
凰寺又称真教寺。据清康熙九年(1670)《真教寺碑》称,该寺始建于唐朝。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山中路上,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公尺,建筑面积约1370平方米、礼拜殿面积约570平方米,寺内有水房及殡葬房等附属设施,是伊斯兰宗教节庆活动的主要场所。2001年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圣寺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在唐代繁盛一时的“蕃坊”。唐、宋以来,广州为我国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当时广州的阿拉伯等富商多数聚居于此,他们为广州带来经商的机会,也带来了不一样的伊斯兰教文化。除了用作宗教用途以外,光塔还兼具了导航、气象观测、海上瞭望等功能。
清净寺
清净寺位于泉州市涂门街中段,历史上泉州修建的伊斯兰教寺多达六七座,而泉州清净寺是其中最早的一座。“此地人们的第一座礼拜寺,就是这座最古老的礼拜寺,名称‘艾苏哈卜寺’,建于回历400年(公元1009—1010年)。300余年后,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古德斯,即设拉子著名的鲁克伯哈只,修复并更新了它,建筑高悬的穹顶、加阔了甬道,重修了高贵的寺门并翻新了窗户,于回历710年(公元1310年—1311年)竣工。”在泉州清净寺门楼北墙上方的两行阿拉伯碑文,是这座伊斯兰教寺院悠久历史的力证。
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
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又称“禁寺”,坐落于沙特阿拉伯境内麦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的克尔白天房所在地。在穆罕默德时代,为了保护麦加天房,遵照《古兰经》启示,特将克尔白天房四周划为禁地,规定非穆斯林不准进入,禁地内不准狩猎杀生、斗殴和一切邪恶异端行为,因此圣寺有了“禁寺”之称,麦加大清真寺构造极为简单,起初只不过是个长方形露天场地,而周围也没有其他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扩建史
时间 | 人物 | 内容 |
公元638 | 欧麦尔·伊本·汉塔卜 (第二任哈里发) | 扩建落院、围墙、桅灯(供晚间礼拜照明用) |
公元646年 | 欧斯曼 (第三任哈里发) | 扩建廊檐建筑 |
公元683年 | 阿卜杜拉 | 战争被毁后重建 |
公元694年 | 阿卜杜勒·麦立 (伍曼叶朝哈里发) | 扩建,加高墙身,更换梁祝,装饰黄金 |
公元709年 | 瓦立德 (哈里发) | 扩建,增加大理石柱子 |
公元756年 | 艾卜·加法尔·曼素尔 (阿巴斯王朝哈里发) | 扩建增加黄金装饰和雕刻,并修建第一座宣礼尖塔(米宰奈) |
公元777年 | 买海底 | 扩建东、北两面使克尔白天房位于中心 |
公元897、918年 | 穆而台绥代、穆格台迪尔 (哈里发) | 扩大圣寺,面积达到29127平方米 |
公元930年 | 艾卜·塔西尔·苏莱曼 | 攻陷麦加抢走克尔白玄石,于20多年后归还 |
公元1520-1630年 | 历代苏丹 | 不断修缮和扩建,工程师息南和画家阿卜杜拉·鲁图菲为圣寺修复设计,添加彩绘 |
公元1821年 | 穆罕默德·阿里 (埃及总督) | 翻修圣寺大部分建筑物,添置石柱和大理石柱 |
公元1955年 | 沙特阿拉伯政府 | 制定大规模扩建圣寺计划 |
1958年后 | 沙特阿拉伯政府 | 扩建计划进行,扩建在保留古代建筑上进行,除原有的天房、中心院落、环绕天房(塔瓦弗)的环行路、易卜拉欣站立处、渗渗泉、宣讲台(敏拜尔)、走廊和尖塔外,还建造了连接撒法和麦尔沃两座名山之间长达405米的大理石屋廊通道,圣寺整个建筑屋墙壁、圆顶、地面贴满大理石和雪花石,镶嵌在墙、地的大理石面积达122000平方米。扩建后圣寺面积已达到18万平方米,可容纳50万穆斯林同时礼拜 |
先知圣寺
先知寺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城。622年9月穆罕默德带领他的皈依者和妻室迁徙此地后所建。开始,清真寺建筑相当简单,建筑用泥巴、草和树枝建成,寺长约52.5米,宽45米,院墙不过一人高。由于当时麦地那是伊斯兰教初期首府,圣寺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因此在以后年代里这座先知圣寺在不断扩大。
先知圣寺扩建史
时间 | 人物 | 内容 |
公元622 | 穆罕默德 | 修建且圣寺面积扩大至2475平方米 |
公元778年-公元1256年 | 买海底、扎西尔 (哈里发、苏丹) | 较大规模扩建 |
公元1848年-1860年 | 阿卜杜勒·麦吉德 (苏丹) | 重建 |
公元1955年 | 沙特政府 | 由10303平方米扩大至16326平方米,寺内建5座宣礼尖塔,扩建后圣寺东、西墙恒长度为128米,北墙长91米,寺殿和过廊由232根圆柱和474根方柱,以及689个拱门结构连接在一起,以及689个拱门结构连接在一起 |
阿克萨清真寺
阿克萨清真寺又称“远寺”,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古都斯)城内。按伊斯兰教广义习惯说法,阿克萨清真寺是一块崇洁的圣地,是伊斯兰教初期的穆斯林礼拜朝向。公元636年,哈里发欧麦尔来到耶路撒冷,与当地居民签订了著名的“欧麦尔信约”,信约肯定了古都斯城归属伊斯兰教管辖。后来在伍曼叶王朝时期重修了阿克萨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
阿克萨清真寺扩建史
时间 | 人物 | 内容 |
公元705—709年 | 阿卜杜勒·麦里克·本·麦尔旺 | 修建寺殿,内有大理石圆柱53根、方柱49根 |
公元1099年 | 十字军 | 占领耶路撒冷后将一部分改为教堂 |
公元1187年 | 萨拉丁·阿尤布 | 收复耶路撒冷后,修复清真寺,重建了殿内凹壁,修饰原顶,安置木制讲台 |
公元1948年 | 以色列当局 | 侵占了耶路撒冷,毁坏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大部分建筑 |
以上参考资料
伊斯兰教教制与教职
名字 | 介绍 |
马赫迪 | 原意为“被指导者”“获得指引的”或“得正道者”,因为是得道者,所以能指导其他信徒成为他们的领袖 |
哈里发 | 原意为“代理人、继承者”。公元661年阿维叶执政并建立倭马亚王朝后,哈里发变成国家君主称号,并转为世袭,至1924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将哈里发正式废除。哈里发也被用来表示普通称谓,如苏非派教团首领、派往边远地区的负责人。摩洛哥对政府官员,土耳其及多哥等非洲国家对教师的均称 |
乌里玛和穆智台希德 | 是个《古兰经》解释者、宗教法规和阿赫巴尔的专家、伊斯兰什叶派传统的守卫者 |
德尔维希 | 意为“迭里威士”,定义为心中没有任何念头的人 |
毛拉 | 毛拉即什叶派宗教宣讲师 |
卡迪掌教制 | 唐宋时期蕃坊穆斯林和元代回回人的掌教制 |
伊斯兰教长老 | 在伊朗伊斯兰教授与最有威望的神学家称号 |
伊玛目 | 意为“站在前列的人”“首领”“表率”,在礼拜时通常指的领拜者 |
伊玛目掌教制 | 即回族穆斯林通常所称的“三道”掌教制,第一道“伊玛目”,第二道“海推布”,第三道穆安津 |
吾力 | 意为“接近者”或“活力”,回族穆斯林把这一词译为“上人”,即真主的朋友 |
阿迦汗 | 19世纪中叶以来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分支领袖的世袭称号 |
阿訇掌教制 | 中国伊斯兰管理制度 |
固土布 | 固土布是高于吾力的一种教职品级,固土布被视为特殊的吾力隐匿于人间 |
和卓 | 和卓原为波斯萨珊王朝官职名称 |
罗伍泽哈 | 是伊朗的什叶派伊斯兰教“宗教工作者” |
海里凡 | 是苏非派教阶级中的第二层,也是苏非派的一种高级修士 |
教主制 | 中国伊斯兰教管理制度之一,某种意义上将教主制的形成也是门宦的形成 |
掌教 | 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人员 |
赛义德 | 根据什叶派传统,出身于先知家族的人才有权获得的称号 |
穆民 | 在阿拉伯意为“有信仰的人”,穆民和穆斯林词义相近,但不是同一词语的简化 穆斯林意为“顺从者”“和平的”,专指顺从真主旨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
穆勒师德 | 意为“引路人”“导师”,穆勒师德是苏非教团的最高级精神领袖 |
穆里德 | 意为“寻道者”“希望者”,有时也作为苏非派神秘主义者的统称,是苏非派教阶级中的第三级成员 |
以上参考资料
教律
伊斯兰教的教律一般都来自于《古兰经》与《圣训》,伊斯兰教中的禁令非常多,如禁饮酒、赌博、崇拜偶像、求签、奸淫、吸毒贩毒等等。其主要目的是让教民品行与信仰端正,身心健康。
关于伊斯兰教关于饮食的禁忌,伊斯兰教认为若想保持心灵纯朴、思想健康理智,精神热诚,身体健康就应该对饮食注意。《古兰经》中明确规定准许人们吃一些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食物。如不可以食用自死物,即使是牛、羊、鸡、鸭的自死,如病死、冻死、砸死以及压死等非宰杀而死均不可食用。
关于禁食猪肉,不吃猪肉源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面积大,却多为沙漠,地域中猪很少,而养牛马骆驼很多。其《天方典礼》中也提到“豕,畜类中污浊之尤者也,其性贪,其气浊,其心迷,其食秽,其肉无补而多害。乐人卑污,有锯牙,好所以攫。啮生肉,愈壮愈惰,老者能附魅为祟,仍最不可食物也。”,伊斯兰教从宗教、审美、伦理、卫生的角度讲,猪是不干净的,所以禁食。
关于禁“酒”,阿拉伯人素有滥饮的通病和恶习,饮酒在传教初期并未禁止。圣门弟子在礼拜时念错经文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又针对酗酒、赌博等恶习颁布了最严禁令,自此饮酒被伊斯兰教断为违法,违者必惩。处禁酒外,伊斯兰教的某些教派还不许吸烟,但没有明文规定。
中国伊斯兰教的民族关联
在中国有十个信仰的伊斯兰教的民族,构建了丰富的伊斯兰教体系,中国伊斯兰教民族是世界伊斯兰教重要组成部分。
保安族
保安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在我国人口较少,2010年时本族总人口大约20074人。居住在甘肃省回族自治州,主要分布在保安三庄(大墩、甘河滩、梅坡)刘集乡和高赵李家村、柳沟乡的斜套村。其余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兰州市、青海、新疆等地。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是单一民族,一直称其为“保安回”“番回”。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于1952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保安族”为单一民族。
东乡族
东乡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在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621500人,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在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也有散居。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东乡族由甘肃迁徒至新疆。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在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1462588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在原青海省的哈萨克族,在于1984年6月大部分返回新疆。
回族
回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也是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我国本族2010年时在不包含台湾省的情况下总人口大约10586087人。回族在回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分布是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呈现。全国有回族乡140个,西北地区只有37个,西南地区有28个,华北地区有27个,华东地区有12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南地区有31个。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一开始“回回”是他称,后来演变为自称。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在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186708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其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新中国成立以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成立。
撒拉族
撒拉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130607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青海省、甘肃省。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即撒拉语,无专属文字。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乌古斯语组。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51069人,大部分居住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南疆等地。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因民间交往频繁,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使用维吾尔语言的文字。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自称。一般认为“塔吉克”出自“塔吉”一词,塔吉克语为“王冠”。
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3556人,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塔塔尔”是本民族自称“tatar”一词的音译。其名最初在突厥碑文《阙特勤碑》中,唐代称为“达旦”。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10069346人,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使用文字的历史悠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采用不同字母系统书写语言,文字名称也不相同。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民族习俗,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之一,我国本族2010年时总人口大约10569人,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语与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等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在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月祖伯”。
全国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区
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自治州
自治州 |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 |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
自治县
自治县 |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
新疆昌吉族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 |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
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 |
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自治县 |
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 |
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
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
以上参考资料
中国伊斯兰教民族的文化与艺术
中国伊斯兰教因民族、地域等原因服饰、风俗习惯均有不同,在中国是多元化的宗教。
安保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安保族,因古代与蒙古相邻所以服饰与蒙古族相似。又受土族、藏族影响有所变化,男女在春、夏、秋穿长衫、戴礼帽,有些男子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脚穿绣花鞋,服饰色彩较鲜艳。如今,保安族男子平时戴白色或黑色号帽,身穿白衬衣,黑坎肩,蓝或灰色裤子;走亲访时多穿中山服、军便服或夹克。女子穿色彩艳丽的右衽上衣、长裤,外套坎肩,并嵌有花边,一般戴盖头。
东乡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东乡族用东乡语演唱吟诵的民间叙事长诗,如《米拉尕黑》《战黑那姆》《诗司尼比》《和哲阿姑》《葡萄蛾儿》等。东乡族民间的传说和故事,据调查,已基本定型的传说和故事多达1600多种。
信奉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服饰非常有民族特色。有冬季名为“吐马克”的男子帽,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帽子里层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制成,面子用绸缎。冬季名为“波尔克”的圆顶帽,由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成。
回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其头饰是最为典型、最富有特点的服饰。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回族还有习武之俗。而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昆仑派”,是我国四大武术派别之一。回族的传统体育还有踏脚、打木球和掼牛等。
撒拉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撒拉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最有特点的是“说”“唱”。其中说有神话《阿腾其根•麻僧保》,有故事《阿姑尕拉吉》、《阿娜云红姬》、《桃花姑娘》、《采赛尔》、《鸽子姑娘》、《青蛙给农夫当狮子》、《公道县长》等等。唱有作品《阿里玛》、《巴西古溜溜》、《撒拉赛西已尕》等。
塔吉克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塔吉克族的文学丰富多彩,有传说、故事、诗歌、舞蹈。演唱诗歌有《雄鹰》《白鹰》《聪明的宝石》《利克斯尔》《各式各样的》和《利可司尔水鸟》总称“玛卡木”。
塔塔尔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塔塔尔族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成立了塔塔尔剧团,先后将《巴西玛哈木》《可爱的人》《哈丽亚巴诺》《逊干尤里吐孜》《打短工的艾合买提》《塔伯里迪克》《为了他人》等剧目搬上舞台。塔塔尔族乐器种类很多,有“库涅”(二孔直吹的木箫)、“科比斯(置于唇间吹奏的口琴)、二弦小提琴等。
维吾尔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有民间故事《桑树荫影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古典文学有《乌古斯可汗传》、《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真理的入门》和《五部长诗集》等。维吾尔族民族乐器也多种多样,有弹拨、吹奏和打击乐器等数十种之多。医学著作有《医学宝鉴》、《伤寒解义》,《论自然界》、《论人体学》、《论神经学》、《器官的功能》、《论自然物的热性、寒性,湿性、干性》,《回回药方》《维吾尔医百科全书》等。
乌孜别克族的文化与艺术
信奉伊斯兰的乌孜别克族现存大量孜别克文字的文学作品,叙事长诗、寓言、谚语、格言、传说、故事、民歌等。如《阿勒帕米什》《坟墓中出生的孩子》《母驼和羔羊》《猴子和木匠》《乌龟和蝎子》等。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的出生地,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地,位于红海东岸,是沙特阿拉伯汉志省的首府,是全世界穆斯林祈祷的朝向和朝觐的地方,商业发达,为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和政治中心之一,每年接待全世界朝觐者约250万人左右。历史上,麦加有一座神庙,名称为克尔白。克尔白神庙是古代阿拉伯多神教的中心。公元440年穆罕默德祖先古莱什部落在克尔白旁修建“议事堂”,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伊斯兰教。623年穆罕默德将克尔白神庙定为伊斯兰教徒的礼拜朝向。628年宣布朝觐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天命。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征服麦加,将克尔白神庙的多神教神像全部清除。631年穆罕默德将克尔白改为清真寺,并将周围化为禁地,并规定非穆斯林不得到麦加朝觐。由此麦加正式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伊斯兰教圣地——麦地那
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位于沙特阿拉伯汉志省北部,距麦加400公里。穆斯林曾以“和平之城”“胜利之城”“城邑之首”“坚固的乐园”等90多个美名加以赞扬。是沙特阿拉伯的贸易中心之一。公元622年穆罕默德面对麦加多神教徒,为保存实力,寻求转机,分批将穆斯林迁徒至雅思里布并改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的城”,该名称一直延续至今。穆罕默德到达麦地那不久就颁布了《麦地那宪章》,规定麦地那应被穆斯林和犹太人视为圣地。双方均有义务抵御外敌。麦地那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是由该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规定下来的。
伊斯兰教圣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世界闻名的古城和宗教圣地之一,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它既是犹太教圣地,也是基督教圣地,还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城内有阿萨克清真寺、萨赫莱清真寺及“飞马”石墙、圣石等圣迹。据传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地方,所以被伊斯兰教尊为地三大圣地。623年以前耶路撒冷一直是穆斯林祈祷的朝向。
伊斯兰教的节日
圣纪日
伊斯兰教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诞生于伊斯兰教历纪元前51年3月12日(公元632年),逝世于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因此圣纪又称“圣忌”,国外伊斯兰教一般是纪念他的诞辰。中国格底目和回族伊斯兰教的其他几个教派的圣纪在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初和三月底一整个月中的不同日子举行,且纪念的是圣穆逝世。活动内容为念经做善事,宰牛宰羊,设宴聚集或不设聚餐,分发牛羊肉,每户一份。
登霄节
登霄节音意为“米尔拉吉”,原意为“阶梯”或“上升”,相传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晚穆罕默德乘仙马从麦加禁寺夜行至耶路撒冷的远寺,在那里身体和灵魂一并升高到第7层天上,亲眼见到真主的迹象和奥秘,见到了阿丹、伊德里斯、穆萨、尔萨、易卜拉欣等圣人,同时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穆罕默德与当日平安返回麦加住所。在这天夜晚,穆斯林要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
白拉台夜
白拉台夜又称“拜拉特夜”“白拉提夜”或“换文卷夜”,原意为“清白”,“忏悔”或“豁免”,总结一年的功过是非,具体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八月舍尔巴乃等十五个夜晚。白拉台夜大致内容为礼拜,请阿訇诵白拉台经,布施,以博得安拉的好感从而获得保佑和恩赐,还要为死者诵经。
大赦之夜
大赦之夜又称“盖德尔夜”或“平安之夜”“高贵之夜”,原意为“夺定”和“前定”。时间为教历9月莱麦丹第27日之夜。据说安拉将古兰经于这一夜一次性降到接近大地的第一层天上。在这一夜,穆斯林有“坐夜”的习俗,念经祈祷、彻夜不眠。有些家庭制作美食,馈赠亲友,整夜不眠。
开斋节
开斋节音译为“尔德-非图尔”,新疆地域称为“肉孜节”是波斯语“斋戒”的音译。斋戒规定穆斯林必须完成三件功课,即从黎明到黄昏不饮,不食,不吸烟不交合,任何物体不进入体内,也不能故意呕吐。伊斯兰教规定小孩、不健全的人、残疾人、太老的人、太弱的人可以不封斋。封斋不是只挨饿,而是要戒心、戒口。每年伊斯兰历的9月,成年穆斯林要封斋一个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则再封一日,共为30日。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开斋,即过开斋节。是一个规模盛大的节日
宰牲节
宰牲节又名“古尔邦节”,在天方典礼中成为“祀节”,定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为纪念易卜拉欣父子为安拉牺牲的精神,在此日宰牲。在中国古尔邦节已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十个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伊斯兰教宰牲只用骆驼、牛、羊三种畜生,除会礼、宰牲外,庆祝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阿述拉节
阿述拉是阿拉伯语,意为“第十”,指伊斯兰教历1月10日。中国伊斯兰教派格底目也把阿述拉作为自己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