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氢(氟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VLoG
次浏览
更新时间:2023-05-19
氟化氢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氟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
气化热:30.31kJ·mol;
熔点(℃): | -83.7 | 相对密度(水=1): | 1.15 |
沸点(℃): | 19.5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 1.27 |
分子式: | HF | 分子量: | 20.01 |
主要成分: | |||
饱和蒸气压(kPa): | 53.32(2.5℃)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临界温度(℃): | 188 | 临界压力(MPa): | 6.48 |
化学性质
△fH:-271kJ/mol;
△fG:-273kJ/mol;
键能:568.6kJ/mol;
水合热:-48.14kJ/mol;
pKa:3.2。
氟化氢在化学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即使在1273K下也几乎不分解。
2.极易挥发,置于空气中即冒白雾,溶于水时激烈放热而成氢氟酸;
5.氟化氢对热稳定,加热到1000℃仅稍有分解;
6.与硅和硅化合物反应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SiO2(s)+4HF(aq)→SiF4(g)+2H2O(l)生成的SiF4可以继续和过量的HF作用,生成氟硅酸:SiF4(g)+2HF(aq)=H2[SiF6](aq),氟硅酸是一种二元强酸;
7.氢氟酸在水溶液中有两个平衡:1.HF=H+F-k1=7.2*10-4,2.HF+F-=HF2-k2=5.2此时随着浓度增大(大于5mol),HF已经是相当强的强酸了。
理化性质
氟化氢(HF)常态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与水无限互溶形成氢氟酸,氟化氢有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湿后“发烟”;熔点-83.37℃、沸点19.51℃,气体密度0.922kg/m(标态下),相对分子量20.008。
氟化氢由于分子间氢键而具有缔合性质,以缔合分子(HF)形式存在,常温常压下,氟化氢分子为(HF)2和(HF)3的混合物,在82℃以上时,气态HF基本上成为单分子状态。由于分子间的缔合作用,氟化氢的沸点较其他卤化氢高得多,并表现出一些反常的性质。
氟化氢的化学反应性强,与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其作为溶质(水溶液中)是弱酸,作为溶剂则是强酸,与无水硫酸相当,能与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反应生成水,与氯、溴、碘的金属化合物能发生取代反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与有些金属(Fe、Al、Ni、Mg等)反应会形成不溶于HF的氟化物保护膜;在有氧存在时,铜很快被HF腐蚀,但无氧化剂时,则不会反应;某些合金如蒙乃尔合金对HF有很好的抗腐蚀性,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很差,在温度不太高时,碳钢也具有足够的耐蚀能力。
氟化氢与水相似,介电常数大(0℃时83.6),是一种较理想的溶剂,与溶质发生溶剂分解反应。另外,无水氟化氢的质子给予能力强而具有很强的脱水能力,木材和纤维一旦与其接触立即碳化,而与醇、醛和酮等有机化合物接触脱水后会形成聚合物,其脱水能力较硫酸、磷酸弱。
分析方法
化学滴定法
化学滴定法对氟化氢的分析而言,是比较准确、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氟化氢的酸性特征,在吸收了氟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指示剂,然后用碱性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直至指示剂变色显示达到滴定终点,所用碱液的体积,计算出氟化氢的含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氟化氢在待测样品中的含量。
此方法对于微量氟化氢的分析要使用微量滴定管,而且要对滴定所用的标准溶液进行准确的标定,但由于是分析人员手动操作,难免引入人为误差,加之有些指示剂的变色有一定的范围,所以化学滴定法还需要不断完善。近年来,很多人在改善滴定法精度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如在氯乙酸缓冲体系中,以茜素磺酸钠一次甲基为指示剂,用硝酸钍标准溶液滴定氟,可以避免Fe3+、Al3+、Si4+对滴定的干扰。还有人在pH=7的条件下,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分离Fe3+、Al3+、Mg2+、Mn2+等干扰离子后,使溶液中的氟离子在醋酸铅中形成沉淀,过滤后,滤液在pH=5.5以下,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剩余离子,以其消耗量计算出氟离子的含量。总之,滴定分析法是氟离子分析的一种传统方法,在氟离子较高含量的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较为成熟,但在微量分析中,分析结果还不尽人意。
比色法
比色法也称为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其原理是氟试剂(茜素络合酮,即3-甲基胺-茜素-二乙酸,简称ALC,C14H7O4CH2N(CH2COOH)2)在pH4.3的溶液中,与硝酸镧反应生成红色的镧—茜素络合酮螯合物,此螯合物在一定酸度、有乙酸根离子存在下、能与氟离子形成蓝色的三乙镧—氟-茜素络合酮螯合物,从而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此方法中氟与镧茜素反应,在室温下生成速度缓慢,要1小时左右才能显色稳定,所以不利于在短时间内对多个批样进行测定。虽然可以通过分批加热促进反应加速,但分析精度只有±3%~10%,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革新。氟试剂具有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在pH4.3以下由黄色变为红色。氟试剂与镧在pH4.3时生成红色络合物,但该化合物的稳定性较差,当有氟离子存在时,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4.3~4.8)即可形成稳定的蓝色三元络合物,其蓝色程度与氟离子含量呈直线关系。氟试剂比色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测定范围较窄(5~70)μg/10mL。此方法的灵敏度与氟试剂和镧的比例有很大关系。
二者的摩尔比为1:1时灵敏度最高,若氟试剂比镧的比值小很多,有氟化镧沉淀产生,使比色液出现粉红色,若氟试剂过多,则会使灵敏度下降。氟试剂测定氟离子,可稳定24h。但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吸光值受显色的pH值、丙酮及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较大。对于酸、碱性较强的吸收液要事先中和,再进行比色测定。使用混合显色剂,操作简便、快速,避免各种试剂分别加入造成的误差。但混合显色剂不能久置,否则反应灵敏度下降,应该在使用前配置。为了改善分析的灵敏度,消除常规元素对分析过程的干扰,许多人对比色法做出了改进。如邓恢祥等改用合并试剂,严格控制酸的浓度,加入乙酰丙酮掩蔽剂,消除铝、铁、锌的干扰。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及准确度可靠,样品用量少,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氟离子电极法
由于电极法是利用电极对氟离子的专属响应,因此无需预先将氟从本底干扰中分离出来,但要进行直接的电位测量,则需加入一定的缓冲剂和络合剂,以控制溶液的pH值和总离子强度,以减少氢氧根和一些高价阳离子(Fe3+、Al3+等)的干扰。由于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操作简便、快速,且仪器的价格较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具有良好的性能,很好的选择性,电极本身的干扰离子只有OH-,选择系数大约为0.1,此干扰可用控制pH方法消除,对于其它干扰离子则使用一种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进行消除。但由于电极性能等原因,一般稍经使用过的电极,在低于2.63×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非直线响应关系,难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王银起等使用加入水溶性低介电常数溶剂丙酮(介电常数20.7)和乙醇(介电常数24.30)的方法测定样品,改善电极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提高低浓度测定时的精密度。
离子色谱法
是一种分析无机和有机离子的液相色谱技术,于70年代中期问世,很快发展为分析水溶液中阴离子的较好方法。它的测定原理是水样中的待测阴离子随碳酸盐-重碳酸盐淋洗液进入离子交换柱系统(由分离柱和保护柱组成),根据分离柱对各阴离子的不同亲和度进行分离,由电导检测器测量各阴离子组分的电导率,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它将高效柱色谱分离和灵敏的自动检测手段结合,因而最适合于多组分与多元素的同时分析,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用量少、易于实现自动化。与分光光度法相比,可将氟化物络合物与试剂分离开,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与选择性。陈宁等针对离子色谱法与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的氟化物存在一定偏差的现象,较详细的研究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干扰因素,确定碳酸根、碳酸氢根均能产生正干扰,其干扰程度与干扰物质的含量成正比,为消除基体的干扰,其干扰程度与干扰物质的含量成正比,为消除基体的干扰,可采用标准加入法。由于离子色谱法可以通过自动进样器和分析软件控制,自动进样,自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大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量,但是离子色谱法所需仪器设备较贵,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分析新方法
随着分析仪器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氟化氢的分析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氟化氢分析方法主要有荧光分析法、发射光谱法、流动注射系统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等。
测氟
近年来,氟离子选择电极发展出一种新技术——FIA(流动注射)系统测氟。自1975年Rrzicka与Hansen奠定了流动注射分析的理论与实验基础后,流动注射分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溶液的手段。其优点是:(1)微量样品自动进样;(2)可用于高盐分析和高粘度样液分析;(3)可以实现在线预分离、富集或稀释;(4)高采样频率((100~200)次/h);(5)梯度稀释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注射,绘制标准曲线。其分析速度快,测定精密度高[10]。由于FI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可以与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其在氟离子的测定应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红外光谱法
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其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这是其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的基础。对氟化氢的定量分析就是利用不同浓度的氟化氢其特征吸收峰的强度不同,首先利用一系列标准氟化氢气体建立工作曲线,然后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待测氟化氢的吸光度值,进一步利用工作曲线得到待测物质中氟化氢的含量。
其它方法
据文献记载,以极谱波波谱法在pH(4.8~5.0)六甲基四胺缓冲剂中,La-茜素(AL)-氟体系中的三元络合吸附波,与La-AL二元络合物吸附波相比,波形良好,单扫描波高,与氟离子在(1×10-7~6×10-6)mol/L成正比。以电势滴定测定氟,在70%甲醇溶液与二氧六环溶液中以pH5.6以上,用La3+标准溶液滴定,但其滴定过程容易受到金属离子的干扰。此外还有用库仑法产生La3+滴定F-,X射线荧光法测定氟离子以及微量氟化氢分析仪的研制等相关报道。
作用用途
4、是生产冷冻剂“氟里昂”、含氟树脂、有机氟化物和氟的原料。在化工生产中可用作烷基化、聚合、缩合、异构化等有机合成的催化剂。还用于开采某些矿床时腐蚀地层,以及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的提取。在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生产中是制造六氟化铀的原料,也是生产火箭燃料和添加剂的原料,还可用于腐蚀玻璃和浸渍木材等。
5、用于有机或无机氟化物的制造,如氟碳化合物、氟化钠、氟化铝、六氟化铀和冰晶石等。也用于不锈钢、非铁金属酸洗,玻璃仪表刻度、玻璃器皿和镜子刻花、刻字,以及玻璃器皿抛光、磨砂灯泡和一般灯泡处理、金属石墨乳除硅提纯、金属铸件除砂、石墨灰分的去除、半导体(锗、硅)的制造。也用作染料合成。及其他有机合成的催化剂。还用于电镀、试剂、发酵、陶瓷处理以及含氟树脂和阻燃剂的制造等。
6、用于刻蚀玻璃,酸洗金属,制无机类氟盐产品及化学试剂。
注意事项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危险特性:氟化氢为反应性极强的物质,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反应。腐蚀性极强。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立即切断泄漏源,将盛装容器移出至安全区,对泄漏现场进行标识,防止污染扩大和二次污染,应急处理用具、现场、废水等都应继续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环保要求。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氢氟酸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制备方法
萤石-硫酸法
此法所需的主要原料为萤石和硫酸,两种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均被消耗。生产工艺为:将干燥后的萤石粉和硫酸按配比1:(1.2~1.3)混合,送入回转式反应炉内进行反应,炉内气相温度控制在280±10℃。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粗馏塔,除去大部分硫酸、水分和萤石粉,塔釜温度控制在100~110℃,塔顶温度为35~40℃。由于萤石中含有SiO2、碳酸钙、氧化铝及铁矿石等杂质,还伴随有相应的副反应及其副产物,因此粗氟化氢气体需再经脱气塔冷凝为液态,塔釜温度控制在20~23℃,塔顶温度为一8±1℃,然后进入精馏塔精馏,塔釜温度控制在30~40℃,塔顶温度为19.6±0.5℃。精馏后将杂质除去,得到高纯无水氟化氢。其主反应式如下:
回收法
(1)氟硅酸铵法
先将四氟化硅气体与循环的氟化铵溶液反应,生成氟硅酸铵:
SiF4+2NH4F→(NH4)2SiF6
(2)石灰法
3Ca(OH)2,+H2SiF6→3CaF2+SiO2+H2O
产物经过滤、造粒后送入转窑,通入蒸汽加热至1050℃,发生下述反应生成氟化氢:
氟化钙也可用碳酸钙悬浮物与氟硅酸直接反应生成。
(3)BUSS法(布什法)
(4)火焰水解法
(5)氟硅酸与硫酸反应的回收法
H2SiF6・SiF4+H2SO4(浓)→SiF4+2HF+H2SO4(稀)
5SiF4+2H2O→2H2SiF6・SiF4+SiO2(水合物)
氟硅酸吸收SiF4后,经式反应析出SiO2,浓度增大,与硫酸进行反应生成HF。
上述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主要由浓缩、过滤、反应、蒸馏、预净化、精馏、汽提、吸收、尾气洗涤等单元组成。
①浓缩:稀氟硅酸在浓缩单元生成浓氟硅酸和二氧化硅沉淀。
②过滤:浓缩反应液经过滤分离得到浓氟硅酸,滤饼洗涤产生废水集中收集后部分作为洗涤水回用,部分送磷酸系统使用,不外排。二氧化硅渣集中收集后进一步综合利用。
③反应:过滤的浓缩氟硅酸进入反应单元,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氟硅酸分解成四氟化硅和氟化氢。
④蒸馏:来自反应的含有氟化氢的混酸反应液进蒸馏系统蒸馏得到粗HF气体。
⑤预净化和精馏:蒸馏的粗HF气体在预净化塔降温并除去大部分高沸点杂质,液体杂质返回蒸馏系统,粗HF经冷凝后泵送到加压精馏系统,轻组分杂质SO2、SiF4从塔顶脱除,并送到吸收系统;塔底出料为无水氟化氢产品。
⑦吸收和尾气洗涤:用浓硫酸吸收反应、汽提、精馏系统尾气中所含HF和水分,将分离出的四氟化硅送至浓缩系统进行反应;其余尾气送至串级洗涤系统洗涤,洗涤后的达标尾气高空排大气;洗涤废水再次用于二氧化硅滤饼洗涤。
纯化技术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6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1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0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毒理学数据
包装与贮运
参考资料
[1]
我国氟化氢铵行业发展势头正劲 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_应用 · 搜狐[引用日期2021-12-06]